他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上周四的美国9月CPI数据显示,通胀继续高于预期,核心CPI正在走高。美联储将不得不给人留下这样的印象:它愿意采取一切必要措施来控制通胀。从远期曲线来看,市场在3月份之前的定价接近5%。
十月以来原油市场多空之间再现激烈博弈。上周五,股市、商品上演了反转大戏,上周四夜盘表现更加精彩。过去一周宏观层面压力不减继续施压大宗商品市场,原油市场除了受到美元走强和经济衰退担忧的压制,还需要消化美国与OPEC+方面的政治博弈,对国内市场来说国际化品种还面临汇率问题,这让这些品种在国内外盘面表现出明显的差异,外盘商品在美元走强后表现明显更弱,而国内市场则是有明显的抗跌表现,整体表现为宽幅振荡格局,这一状态已经持续了两个月时间,目前仍没有打破僵局的迹象出现。
佩斯科夫表示,有若干试图在俄领土上实施爆炸的破坏者被捕。俄联邦安全局(FSB)此前逮捕了一名乌克兰国家安全局(SBU)招募的乌籍男子,从他身上搜到了简易爆炸装置,以及与乌方的联络信息、炸弹组装说明和引爆地点的坐标。
美国通胀再度“爆表”,美联储激进加息难止。美国劳工部发布数据显示,美国9月未季调CPI同比升8.2%,虽然较前值8.3%有所回落,但仍高于预期的8.1%。未季调核心CPI同比升6.6%,创1982年8月以来新高;季调后CPI环比0.4%,核心CPI环比上升0.6%,也均超市场预期。此外,欧洲央行管委Kazaks表示,欧洲央行应该在10月份加息75个基点,然后12月份再来一次大幅加息。随后欧洲央行加息速度应放缓,但可能会辅之以缩表等其他措施。
美国《华尔街日报》11日援引知情人士的说法报道,美方官员要求沙特及其他海湾地区产油国推迟一个月实施减产原油计划,但沙特方面认为拜登政府提出这一要求,只是因为担心美国会中期选举前的关键时间内油价继续飙升,严重打压民主党支持率。沙特对美方要求予以“直截了当”的拒绝。
粮食期货作为我国粮食市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保障粮食安全、防范农业风险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期货交易所、期货经营机构近年来持续通过创新,逐渐形成覆盖农业生产、流通、储备、贸易的全产业链服务,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粮食安全之路。
“这是一个需求疲软的故事。”迈克尔·特兰(Michael Tran)领导的策略师团队在最近的一份研究报告中表示,阐述了他们的熊市情景。
俄罗斯《观点报》12日称,“友谊”石油管道波兰段运营商Pern公司当日宣布,公司自动系统11日晚监测到输油管道西段两条管线中的一条发生泄漏,大约距离普沃茨克70公里处——该管道向德国输送石油,目前事故原因尚不清楚。波兰情报部门部长协调员新闻秘书斯坦尼斯拉夫扎林12日表示:“管道泄漏的原因正在调查中。目前尚无任何依据表明事故原因。一切推测皆有可能。这一事故并没有对国家安全构成威胁。”
美国股市周三收盘小幅走低,盘中交投震荡,因美联储9月会议记录显示,决策者认同他们需要保持更具限制性的政策立场。9月会议记录还显示,许多美联储官员强调了在降低通胀方面做得不够的代价。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就此报道向美国军方求证。美国海军发言人塔玛拉·劳伦斯9日回应称确有此事,但解释说那架军机当时正在“执行例行波罗的海海上侦察飞行任务,与‘北溪’管道泄漏事件无关”。劳伦斯还说,那架军机经常往返于美国盟友及合作伙伴国家的空军基地,执行第六舰队辖区内任务。
根据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提供的数据,在国家统计局70个大中城市房价指数中,至少有23个城市符合央行发布的上述新政要求,包括哈尔滨、兰州、武汉、大连、泉州等地。“此次新政出台体现了国家用好房贷政策工具、引导楼市健康发展的导向。”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说。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家全球战略智库国际大宗商品研究室主任王永中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化肥价格、天气和地缘政治三方面因素导致印度推出大米禁令。相对于小麦、玉米、大豆价格经常出现波动,印度大米价格一直比较稳定。但今年以来,全球化肥价格处于历史高位,提高大米种植成本。尤其是俄乌冲突以来,俄罗斯和白俄罗斯这两大钾肥主要出口国出口被堵,导致化肥价格持续上涨。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警告提振了美元,并打击了大部分其他资产,同时引发油价当日跌2%,市场担心经济增长放缓将进一步破坏需求。另一方面,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周二(11日)警告,全球经济衰退的风险正在增加。该组织还下调了2023年的全球经济增速预测,理由是利率上升和通货膨胀的综合影响。
近年来,美联储货币政策正处于从无限量宽松到快速收紧的周期,尤其是2020年8月份,美联储无限量宽松政策到达顶峰,黄金价格一度随之涨到顶峰。随着美联储货币政策的转向,全球黄金价格开始震荡,并在美联储2021年9月份讨论加息进程时开始下跌。2022年3月份因俄乌冲突阶段冲高后,到目前金价已连跌6个月。与之相对应的是美联储从3月份开始已连续5次加息,累计达300个基点。
美国惯于在全球市场塑造“道义形象”,但实际上美国粮食逆全球化、能源化和贸易寡头化正是全球粮食安全问题的根源。作为全球第一农业强国,美国长期限制对他国粮食出口,严重打击全球正常粮食贸易。发起生物燃料革命,利用玉米生产生物燃料,引发工业争粮矛盾,极大地影响了全球粮食安全,成为2008年粮食危机的重要诱因。目前,控制世界粮食贸易有四大巨头:艾地盟、邦吉、嘉吉和路易达孚,前三家都是美国企业。它们操控着国际粮价,屡屡通过炒作粮食安全问题渲染紧张局势,谋取巨额利润。
9月末美国农业部季度库存报告数据偏空,美豆11月合约跌破1400美分/蒲式耳,随后下探1350美分/蒲式耳,跌幅3.17%。9月末的报告中,美国陈豆库存高于预期,这使得美豆价格承压。新豆供应方面,美国农业部作物生长报告显示,截至10月2日当周,美豆收割率为22%,高于市场预期的20%,但仍落后于去年同期的31%和五年均值的25%。在大豆种植州中,美国头号大豆种植州伊利诺伊州大豆收割进度偏慢。目前伊利诺伊州大豆收割率仅为10%,明显低于五年均值的26%。预计10月报告中,收割期天气对美豆单产的影响也会有所体现。
戴蒙在对美国消费者新闻与商业频道(CNBC)的讲话中称这场危机“相当可预测”,因为它的发生源于欧洲历史上对俄罗斯能源的过度依赖,并敦促西方盟友支持美国在国际能源安全中发挥领导作用。
生猪作为活体,从养殖性价比来看,达到标准体重(105~120公斤)就应该出栏售卖。但如果养殖户普遍看涨后期猪价,就会出现压栏增重、二次育肥的投机行为,导致阶段性生猪出栏减少,下游屠宰企业就会不断上调猪价,从而进一步强化上涨预期,最后生猪出栏体重达到200公斤甚至更高。
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耶伦表示,OPEC+削减石油产量的举措对全球经济“无益且不明智”,尤其是对已经在高能源价格中挣扎的新兴市场。
尽管俄罗斯将天然气出口削减至最低水平,但欧洲大陆看起来将应对这个冬天,但明年供应短缺真的可能会造成影响。明年夏天,欧洲将需要更多的液化天然气来替代俄罗斯的供应量,届时欧洲大陆将补充储存量,而中国的需求将恢复,以抵消来自其他亚洲买家的较低进口。供应也落后了。
根据能源部网站上公布的数据,八家公司获得了总计1015万桶低硫石油,略高于上一次发布的战略石油储备数据。数据显示,其中100万桶将用于出口市场。
值得注意的是,受欧佩克(OPEC)大幅减产决定的影响,国际油价走出了五连涨的行情,并且也创出7个月来的最大单周涨幅。截至北京时间10月8日凌晨收盘,美国WTI11月原油期货收涨4.74%,报92.64美元/桶,布伦特12月原油期货收涨2.7%,报97.92美元/桶。
能源政策是美国外交政策的一个工具。考虑到一个曾经的盟友加入了一个现在的对手,英萨纳认为,至少在目前,所有的押注都结束了。是时候让沙特王储穆罕默德·本·萨勒曼和弗拉基米尔·普京就范了,并剥夺石油输出国组织及其盟友的一些权力。
10月5日,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与俄罗斯等非欧佩克产油国共同组建的“欧佩克+”机制宣布,从11月起将原油总产量日均下调200万桶。减产或将推高油价,削减俄罗斯石油收入的难度因此上升,愈发鲜明地暴露出美国与中东产油国之间的分歧。“很明显‘欧佩克+’选择与俄罗斯站在一起。”白宫新闻秘书卡里娜·让-皮埃尔5日在总统专机上接受记者采访时表达了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