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随着东南亚雨季来临,棕榈油进入减产周期。气象预报显示,10月开始东南亚进入雨季,部分产区将面临暴雨和洪水。雨季来临将导致棕榈树收割中断,并损及棕榈油产量。南部半岛棕榈油压榨商协会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10月1—10日,马来西亚棕榈油产量减少10.42%。另外,历史数据显示,棕榈油每年的增产周期为3—9月,减产周期为10—2月。
“国内方面,玉米供需两端短期内均呈现利好局面,而且目前供应端驱动力更强一些。”宏源期货分析师李霄介绍说,从供应端来看,一方面,东北地区新作玉米上市节奏较慢,粮户惜售情绪较浓,加之近期市场主体采购较为积极,玉米收购价格高于往年;另一方面,受到汇率因素影响,近期玉米进口成本继续高企,进口替代量减少,加之全球谷物价格仍处高位,给国内玉米价格带来支撑。从需求端来看,一方面,玉米深加工利润好转,深加工企业开工率持续提高,利好玉米需求;另一方面,近期国内养殖业整体状况有所好转,玉米饲料需求明显增加。
瑞银集团(UBS Group AG)大宗商品分析师乔瓦尼·斯陶诺沃(Giovanni Staunovo)表示:“美元走强对其货币不与美元挂钩的石油消费国来说是逆风。在过去的12个月里,以当地货币计算,油价的涨幅要大得多。"
除了匈牙利,受俄气供给影响最大的捷克、斯洛伐克和罗马尼亚也对限价持反对意见。此外,德国的态度也颇为暧昧。德国经济部发言人巴伦(Beate Baron)表示,关于对俄罗斯天然气限价的提议,德国“心存疑虑”,但愿意在欧盟框架下进行商谈。
Walsh Trading的联席董事Sean Lusk说:“从技术上讲,最好在目前水平稳住,否则价格可能会再下跌5%,至1560美元,然后至1470 -80美元。这在技术上正在形成。”但从议价角度来看,金价在3月触及每盎司2000美元以上的高点后,经历了长达六个月的下跌。什么时候结束?跌多少才算稳定?”
随着11月美国中期选举日益临近,高通胀特别是高油价持续造成选民不满,拜登政府开始接连出手。路透社20日报道称,拜登在当周宣布释放1500万桶战略石油储备。他在讲话中承认高油价导致“美国家庭受苦”。同时,拜登将矛头对准美国能源企业,呼吁其增加产能。这一讲话立即遭到美国石油协会的反对。美国石油协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索默斯回应拜登称,此举正将美国置于非常危险的境地。另据彭博社报道,白宫已要求美国能源部分析禁止美国汽柴油等炼油产品出口可能产生哪些影响。中东媒体称,拜登的打算并不能起到遏制油价的目的,禁止石油出口,也只会伤及美国自身,而伤害不到欧佩克国家。
随着美联储今年3月开始大幅加息,抵押贷款利率飙升。根据房地美(Freddie Mac)的数据,周四,30年期固定抵押贷款平均利率达到6.94%。这比美联储开始紧缩周期前低于4%的利率有了显著提高。
这两位总统都是在美国馏分燃料储备异常低的时候执掌美国的。目前,美国的商业库存仅有1.06亿桶柴油和取暖油;上一次10月中旬的库存如此之低是在1951年,当时杜鲁门在白宫。通常情况下,每年这个时候的库存应该会高出30%。
Wolfe Research矿业和金属分析师蒂姆娜·坦纳斯(Timna Tanners)周四在接受CNBC采访时表示:“疲软的铝市场看到了来自全球需求的双重打击,尤其是中国的需求,以及俄罗斯向全球市场倾销铝,这让人非常失望。”
国家发展改革委价格司建议大型养殖企业保持正常出栏节奏、顺势出栏育肥猪,促进生猪价格稳定和市场平稳运行;要求企业不得故意压栏抬价,更不得串通涨价。大型养殖企业一致认为,当前生猪价格已处于历史较高水平,盲目压栏和二次育肥会造成市场价格大起大落,不利于行业长远发展。相关企业表示,将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带头做好生猪市场保供稳价工作,及时出栏育肥猪,必要时适当加快出栏节奏,增加市场供应。
高位库存压制叠加情绪冲击,欧洲天然气价格近期持续大跌。朱子悦表示,一方面,目前欧洲气温仍然温和,截至10月16日欧洲GIE天然气库容率已突破92%。另一方面,欧盟在本周二推出一系列遏制天然气价格的措施,包括:强制要求成员国减少天然气消费;强制成员国共同购买天然气,采购量最少占其库存储存量的15%;2023年3月31日以前推出替代性的液化天然气基准价;要求交易所制定能源衍生品涨跌停板制度。以上措施落地时点或多数在明年,但理论上存在可操作性,叠加暖冬预期的情绪冲击,导致欧洲天然气价格大跌。同时,俄罗斯总统普京提议,俄罗斯可以通过土耳其向欧洲供气,并在土耳其建设欧洲最大天然气枢纽,也使得市场认为地缘情绪有所缓解,加剧了价格下跌。
“我给美国能源公司的信息是:你不应该用你的利润回购股票或分红。现在不行。”拜登说,“在战争肆虐的时候,这是不可能的。你应该利用这些创纪录的利润来增加生产和炼油。”
目前,国内大部分主要秋粮产区天气晴好,十分有利于作物籽粒脱水与加快秋收秋种进度,丰收的大豆、玉米正在颗粒归仓。其中,黄淮海地区大豆、玉米收获已经结束,冬小麦播种顺利;东北三省一区大豆迎来了大丰收,收获进度在八成以上,东北产区中央储备库等市场主体纷纷开秤收购,挂牌价格普遍达到了豆农心理预期,市场购销两旺态势明显。
欧盟对俄石油禁运以及石油输出国组织以及包括俄罗斯在内的其他产油国(OPEC+)减产200万桶/日将挤压本已紧张的市场供应。欧盟对俄罗斯原油和石油产品的制裁将分别于12月和2月生效。
近日,生猪养殖龙头企业,被誉为“猪茅”的牧原股份在互动平台表示,近期生猪价格上涨,公司根据市场需求情况,主动加大出栏量,积极配合保供稳价工作,促进生猪市场和价格平稳运行。
欧盟本周二公布新的天然气价格限制方案。根据最新市场信息,方案包括强制共同购买天然气。根据计划,欧盟成员国充分利用联合谈判的议价能力,合作购买足够多的天然气,采购总量至少占其储存量的15%。草案同时允许公司组建欧洲财团,就天然气长期合约进行谈判,但俄罗斯供应来源将被排除在参与之外。
美国银行表示,OPEC和其他原油生产国本月同意从11月开始将日产量目标削减200万桶,此举将有助于油价在更长时间内保持高位。
持续干旱所造成的经济后果曾在今夏的莱茵河出现,目前又在密西西比河重演:目前美国的谷物已经迎来收获期,水位下降令驳船可装载谷物数量减少,导致运输所需船只增多,这也进一步推高了运费。
该计划旨在增加足够的供应,以防止可能伤害消费者和企业的油价飙升,同时也向美国的钻井商保证,如果价格暴跌太低,政府将作为买家冲进市场。
据报道,美国能源信息署预计,主要使用天然气取暖的美国家庭,今年冬季(2022年10月至2023年3月)的平均取暖费用可能将升至931美元,比去年增加28%。据悉,如果天气尤为寒冷,天然气取暖费甚至可能比去年多出51%。
“具体来看,甘肃庆阳、平凉、天水产区苹果大量入库进行时,近期客商较前期有所增加,产区交易活跃度提升。陕西晚熟富士苹果集中下树,已经开始大规模交易,客商收购入库与果农入库较多,价格与上周相比基本持平。陕北晚熟富士70#起步半商品约3.7元/斤。山东产区晚熟富士刚开始上市,目前产地客商不多,大规模交易预计要等到下周,但果农普遍表现出顺价销售的愿望,当前80#以上条纹一二级价格在4元/斤左右,由于天气影响优果率,当地苹果价格好于预期。”刘琳表示,生长前期因花量减少、伐树等原因,市场出现过减产预期,之后也出现过留果多、果个大质量好的消息,伴随收购的进行,今年的产量情况或会更加清晰。
鲁比尼在最新的《时代》杂志文章中写道:“未来十年很可能是一场我们从未见过的滞胀性债务危机。”鲁比尼举了上世纪70年代和2008年的例子,解释说,由于滞胀和大规模公共债务的混合,下一次危机不会像前几次那样。
“前期猪价上涨是多重因素综合所致。”李兴彪表示,首先,二次育肥及压栏增加,带动生猪出栏均重持续增长。涌益咨询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9月29日当周,生猪均128公斤,环比增长0.21%,同比增长5%。二次育肥、压栏行为增多导致生猪出栏量削减。其次,看好年底消费旺季。年底是猪肉需求旺季,从季节性看,11月到次年1月,生猪价格上涨概率较大,因此养殖户更倾向于在11月之后出栏生猪。基于对后期旺季高价的预期,短期内养殖户不着急出栏生猪,有低价惜售情绪。最后,节日需求拉动,降温助推消费。国庆假日期间,生猪屠宰量先下降后小幅增加,周均屠宰量较节前继续改善。据涌益咨询监测,国庆期间,样本点生猪日均屠宰量110626头,虽然较节前9月29日、30日的屠宰量略低,但较国庆前一周的屠宰量平均值107113头增加3%。
俄罗斯和乌克兰是全球粮食生产和出口大国,其小麦、玉米、大麦、燕麦、葵花籽、油菜籽等粮食作物在世界粮食贸易中的地位举足轻重。以小麦为例,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2021年,俄罗斯小麦产量8199万吨,占全球小麦产量(77618万吨)的10.56%;乌克兰小麦产量2903万吨,占比3.74%。下图所示为俄乌部分作物在全球产量中的份额 。
2017年,世界食品进口账单总额增长至2000年的三倍,达到1.43万亿美元,而粮食短缺问题最为严重的国家则增长至原先的五倍。这表明食品进口趋势"持续恶化,预示着各国通过国际市场满足基本粮食需求所面临的挑战日趋严峻,尤其是对于最贫困的国家而言,"粮农组织经济学家Adam Prakash表示,他是今日发布的《粮食展望》研究报告的作者。 今年的全球食品进口账单金额可能上涨近3%,达到1.47万亿美元。这一年度增长主要反映了国际鱼类和谷物贸易额的增长,鱼类作为一种高价值食物,其主要进口国为发达国家,而谷物作为一种主食,则是许多低收入缺粮国的一种基本进口食品。今年,粮食组织对较长期的食品进口趋势进行了分析,分析发现,各国可能确实"正在用更多的钱购买更少的食物",尽管近年来全球生产和贸易条件十分良好。该分析既关注食品进口账单的长期趋势,又关注其组成,包括动物蛋白、水果和蔬菜、谷物、饮料、油籽和咖啡、茶和香料。自2000年以来,全球食品进口每年平均增长8%,但大部分最贫困国家则出现两位数增长。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进口食品篮中谷物与高价值食品的比例在贫困国家未出现下降,而在富裕国家则出现了大幅下降。食品进口账单总额如今占最不发达国家商品出口总收入额的28%,比2005年翻了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