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繁荣时期引导投资者投资股票、在萧条时期引导投资者投资债券的那些久经考验的策略,在十年前非传统货币政策的冲击下开始瓦解。
数十年来首次,一些在深圳上市的股票在一个交易日内的涨跌幅度将达到20%。这是自1996年以来实施的上限的两倍,该上限是为了限制当时刚刚起步的股票交易所的波动。
彭博社汇编的数据显示,今年迄今为止,在美国上市的中国公司已宣布了4笔私有化交易,总价值包括债务在内为81亿美元。而去年同期则为零。这也是自2015年以来最高的一年,2015年宣布的这类收购价值298亿美元。
道琼斯工业股票平均价格指数期货上涨492点,显示周二恢复正常交易时,开盘涨幅超过539点。标准普尔500指数和纳斯达克100指数期货也预示着这两个指数周二将有一个积极的开局。
德鲁肯米勒和琼斯都表示,标普500指数自3月份以来的强劲反弹让他们感到困惑和不解,在全球大流行和国内动荡的情况下,该指数怎么会如此强劲地反弹。
National Securities的阿特·霍根(Art Hogan)警告说,波动率的爆发将影响市场数周。他列举了一系列风险,包括冠状病毒病例增加和超买情况。
储蓄增加、政府提供的经济刺激支票,还有因新冠疫情而实施的超低利率,已经促使赌客们将大量资金转入股市,用手机APP掀起股市的混乱交易。
配置必须横跨各板块、货币及国家的多元资产组合基金经理人,正在尝试探索多种另类投资标的,公司债及中国国债正是其中的选择。
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期货交易上涨235点,意味着周五开盘上涨约409点。标准普尔500指数和纳斯达克100指数期货也显示,这两个指数在周五有一个积极的开端。
随着美联储在经济复苏的漫漫长路上拉响警报,在标普500指数自3月大跌以来的最大跌幅中,系统性押注通货再膨胀的交易者受到了重创。
科恩在《收盘》节目上表示,“我们正处于试图为股票寻找相对公允价值的时期。”“这并不意味着他们不能走得更低。这并不意味着他们不能更高。我们现在正在努力消化价值应该是什么。”
全球股市市值比3月低点增加了约22万亿美元。要精确统计中央银行刺激措施并不容易,但摩根士丹利上个月预测,在当前宽松周期中,美欧日英四大央行的资产负债表到2021年底将累计扩张13万亿美元。
负责监管近4亿美元对冲基金资产的华夏基金管理(香港)有限公司首席投资官甘天(Gan Tian)表示,市场尚未充分考虑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可能采取的“极端措施”,以求支撑疲弱的民调数据。
Bleakley Advisory Group的彼得·布克瓦(Peter Boockvar)警告说,股市很可能在夏季出现10%或更多的抛售。“这是进行彻底检查的时候了。”这位首席投资官周三(6月10日)对CNBC表示。
几位熟悉情况的银行人士称,各央行支持全球经济而压低利率水准,以及股市自3月低位的迅速反弹,促使投资者将脑筋动到证券保证金融资,向证券商借钱购买资产,以增加获利。
随着中美紧张关系升温,有数家企业正在考虑是维持在纽约上市,还是改至上海、深圳或香港上市。与此同时,对中国私有化交易的兴趣也跟着升高。
据日晷创始人贾森·戈珀特(Jason Goepfert)称,交易员上周购买了3,560万份新的股票看涨期权,建立了新的看涨头寸。他在周一的一份报告中写道,这一数字高于2月份2,870万份的峰值,当时投机活动非常猖獗。
Duquesne家族理财室的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斯坦利·德鲁肯米勒(Stanley Druckenmiller)在CNBC节目上表示,“很明显,重新开放带来的兴奋让许多在冠状病毒事件中遭受重创的公司得以重振旗鼓。”
华尔街经济学家原本预计非农就业人口将减少约800万,但本月实际增加了250万。估计失业率为19.5%,这将是美国自大萧条时期以来最糟糕的失业率。
这给我们带来了一个关键问题:“现在怎么办?”市场加速复苏的做法正确吗?由于越来越多的人认为经济正在稳步复苏,股市——投资者对股市的怀疑态度根深蒂固——是否有些超前了呢?
如果贵州茅台收盘市值在工商银行之上,将成为自2006年工商银行A股上市以来,茅台市值首次超过工行并在中国市场排名第一。这也将成为中国经济由投资和出口驱动向消费驱动转型的最新证据。
据路孚特的数据,摩根士丹利资本国际(MSCI)亚太地区股指上月上涨了约1.8%,该指数12个月的预期市盈率(P/E)为14.34,为2010年4月以来的最高水平。
强有力的货币和财政刺激计划正在推高股市,因为投资者继续将资金转移到他们认为将受到经济重新开放帮助的部分市场。
Infini Capital Management Ltd.正在评估投资者对其去年推出的一只基金的新类别股票的全额损失保险的兴趣。作为交换,该公司将收取高达50%的绩效费,是行业标准的两倍多。
然而,在两国之间的“第一阶段”贸易协议墨迹未干之际,世界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今年2月,中国爆发了冠状病毒疫情,3月份全球爆发冠状病毒大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