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月1日 - 以下为友财网为您整理的一周(3月28日-4月1日)中国重要财经新闻:
【政经】
--中国3月制造业与服务业PMI劲升,经济出现转机指向回暖通道
中国3月官方和财新制造业PMI双双超预期大幅反弹,分别创下九个和13个月高点,官方非制造业PMI恢复强势,显示内外需求改善助企业景气迎来转机,预计二季度经济明显改善,进入回暖通道。
--中国经济:除涉及安全和环保外,投资项目强制性评估评审一律取消--总理
中国总理李克强在国务院第四次廉政工作会议上指出,今年要再砍掉一批部门或指定地方实施的行政审批事项;更大限度减少政府核准的企业投资项目,放权给市场。除涉及安全和环保外,投资项目强制性评估评审一律取消。
--中国经济:完善并择机出台调整中央和地方收入划分过渡方案--国务院
中国国务院批准转发改委关于2016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意见的通知,明确今年要更加突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完善并择机出台调整中央和地方收入划分过渡方案。
--中国数据:1-2月工业企业利润增4.8%结束七连跌,但面临困难仍较多
中国国家统计局公布,1-2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7,807.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8%,结束此前连七月负增长,且增幅创下2014年7月以来新高;不过这与上年同期基数较低有关,工业企业生产经营面临的困难仍然较多。此前财政部公布,今年前两月国有企业利润同比继续下滑,地方国企利润降幅尤为明显,超过40%。
--中国央行:首季银行家宏观经济热度指数环比上升,企业家宏观指数下降
中国央行周四公布一季度问卷调查报告显示,当季银行家宏观经济热度指数和宏观经济信心指数环比均上升,但企业家这两项指数大幅下滑。
--中国经济:整体杠杆率保持适中,但结构性问题突出--国家信息中心
中国国家信息中心报告称,中国整体杠杆率虽然保持适中的水平,债务风险处于可控区间,但是杠杆率上升较快,结构性问题突出。非金融企业部门的杠杆率过高,其债务风险主要集中于产能过剩的国有企业,地方政府债务增长过快,而中央政府和居民部门杠杆率水平相对较低。
--中国经济:一季度增速预计下滑至6.7%左右,二季度约为6.8%--社科院
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最新报告称,一季度中国经济增速预计下滑至6.7%左右,二季度有望基本企稳、保持在6.8%左右。
--中国农业:东北三省和内蒙今年实施玉米价补分离新机制--粮食局
中国国家粮食局网站刊登的新闻稿称,2016年在东北三省和内蒙将玉米临时收储政策调整为市场化收购加补贴的新机制。
【金融】
--中国政策:加大对新消费领域金融支持,鼓励银行探索联网远程放贷
中国央行和银监会联合发文表示,将加大对新消费领域的金融支持,鼓励银行探索运用互联网等技术手段开展远程客户授权,实现消费贷款线上申请、审批和放贷;通过贷款利率风险定价和浮动计息规则,合理确定消费贷款利率水平。
--投资大赚点亮中国险企年报,偿二代监管下生财仍亦有道
尽管中国股市去年经历暴涨暴跌的牛熊转换,但国内保险企业仍投资收益大赚,净利润亦保持增势迅猛态势,与进入“过冬期”的银行业形成鲜明对比。不过,考虑到经济放缓及利率下行等“紧箍咒”难松,今年险资再投资压力不减。
--中国私募基金粉墨登场,将成不良资产处置盛宴座上宾
伴随着中国经济减速,新一轮的金融机构不良资产处置高潮亦正在迫近。但不同于上一轮四大国有资产管理公司(AMC)及外资投行成为绝对主角,在当前资产证券化的大趋势下,私募投资基金无疑将在其中扮演一个重要角色。
--全球金融:MSCI明晟重提将A股纳入其新兴市场股指一事
指数编制公司MSCI明晟表示,将恢复与交易商、基金公司以及其它金融市场参与者商讨,是否将中国上市股票纳入其新兴市场指数。MSCI明晟在声明中称,该公司将在2016年6月决定是否将5%的A股自由浮动调整后市值纳入指数。
--中国金融:共同基金瞄准商品期货,押注资源业改革带来红利
中国的共同基金行业正致力于开发与国内大宗商品期货相关的投资产品,缘起是国内出台改革计划治理资源行业长期存在的供应过剩问题,基金于是押注这些计划将会推高原材料价格。
--中国金融:银监会规范AMC不良资产收购业务,缩窄银行腾挪空间
中国银监会近日发文规范资产管理公司(AMC)处置银行不良资产通道。业内人士认为,此举主要是防止不良市场混乱引致的隐藏风险,虽不会造成不良规模突增,但将缩窄银行的腾挪空间。
【固定收益】
--中国修订CRM业务指引,拟增CDS/CLN助力衍生品市场发展
去年以来中国信用债实质违约不断,投资机构对保护型的对冲衍生产品需求日益旺盛。针对这一变化,中国银行间交易商协会(NAFMII)近期对有关信用风险缓释工具(CRM)业务规则进行了修订,为CDS及CLN衍生品的推出奠定了基础。
--中国评等:标普将中国评等展望从稳定下调至负面,维持“AA-”评等
信贷评等机构标准普尔周四将中国评等展望从稳定下调至负面,但维持中国“AA-”的评等,称中国经济再平衡的推进可能慢于之前的预期。
--中国信用债:东北特钢称10亿超短融本息偿付存不确定性,且短融实质违约
东北特殊钢集团公告称,由于公司流动性紧张,其发行的超短期融资券15东特钢SCP001兑付资金尚未落实,下周二(4月5日)10.15亿元人民币的本息偿付存在不确定性。
--中国信用债:天威集团10亿PPN未按期兑付,因法院已受理其破产重整申请
破产重整申请已被法院受理的中国保定天威集团公告,其发行的2013年度第一期非公开定向债务融资工具13天威PPN001未能按期兑付本息,债券本金为10亿元人民币。
--中国信用债:中钢股份将10中钢债回售登记期再延长两周,为第七次延期
中国中钢股份有限公司公告称,将“10中钢债”回售登记期再度延长两周至4月12日结束,这已经是10中钢债回售登记第七次延期。
--中国信用债:南京雨润称周四兑付违约短融剩余本金,5亿本息将全部落定
此前发生短融违约的中国南京雨润食品有限公司周三公告,经积极筹措,定于周四(31日)兑付此前尚欠的违约短融2.8亿元人民币本金。加上此前已付部分,本次共计5亿元的违约短融,本息有望全部落定。
--中国债券:平安资管与中债登发布可投资级信用债指数,提供独立信用评级
中国平安旗下平安资产管理公司与中央国债登记结算公司发布双方联合编制的可投资级信用债指数,提供独立的信用评级观点。
【外汇】
--中国外汇:去年末对外金融资产负债均降,银行业对外资产负债规模较高
中国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数据显示,中国2015年末对外金融资产和负债均有所下降,但对外投资收益差额仍为逆差。其中民间部门的对外金融资产增加,负债下降,同时来华投资依然持续增长。
--中国数据:2月国际货物和服务贸易顺差环比大幅收窄逾七成--外管局
中国国家外汇管理局称,中国国际收支口径下的2月国际货物和服务贸易顺差99亿美元,较1月大幅收窄逾七成;其中,2月服务贸易逆差160亿美元,较上月收窄逾两成。
--中国外汇:外管局称未出新政限制购付汇,将加大打击外汇违规力度
中国国家外汇管理局称,外管局没有出台任何限制购付汇的新政策,但对一些严重干扰外汇市场的违法违规行为,将进一步加大核查、管理和打击力度。
--中国汇市:3月人民币汇率CFETS指数跌1.5%,创公布来最低水平
中国外汇交易中心(CFETS)公布,3月31日的人民币汇率指数为98.14,续创该指数公布来最低水平,较上月末贬值1.5%,较2014年底则贬值1.86%。
--离岸人民币:CNH首次上缴存款准备金,避三个月锁定期隔夜钱遭负利率甩卖
离岸人民币(CNH)隔夜拆借利率跌至负利率水平,显示CNH的持有机构以贴钱的方式急出手中的人民币资金。专业人士表示,因今日是季末,为CNH在央行实施新政后首次上缴存款准备金率的计算日,各家通过这种方式减少上缴基数,以避免长达三个月的锁定期。
--离岸人民币:人民币全球接受度升至37%,但占全球支付份额下降--SWIFT
环球银行金融电讯协会(SWIFT)最新表示,2月共有1,131家银行使用人民币进行对中国大陆和香港的支付,占到全球金融机构的37%,较两年前增长18%;不过当月人民币占全球支付的份额有所下降。
--离岸人民币:国信金控称对子公司12亿元点心债的维好契约继续有效
国信证券(香港)金融控股有限公司周四在香港交易所发布公告称,对其子公司--国信证券(海外)12亿元点心债的维好契约继续具备十足效力及作用,且发行人有信心能够全面遵守其有关债券之付款责任。
【证券/行业】
--唐山烂尾楼之伤--中国去库存城市的缩影
在中国河北省唐山市高新区,有两幢颇具设计感的深色高楼,轮廓线波浪般起伏,墙面活泼点缀着五彩色块,与普通公寓楼并无二致;然而,细心人若看上第二眼,便会发现部分墙面被粗暴地刷上了黑漆,来掩盖依稀可辨的白色大字:“政府做主,还我住房”。
--暴跌过后,全球基金正在中国股市小心寻觅“新经济”题材股
经历了2月暴跌之后,全球基金正在小心翼翼地回归中国股市,借助估值便宜的有利时机,买入他们相信会从中国经济转型中受益的个股。
--调查:中国基金经理未来三个月股票持仓建议配比续降至71.3%
最新月度调查显示,中国基金经理对未来三个月股票的持仓建议配比较上月小幅 下降。由于中国经济基本面及诸如美国何时再加息等关键要素尚不清晰,基金经理对后市较为谨慎。
--中国房地产:深圳加入一线楼市调控,二套房首付及限购门槛均提高
深圳市政府周五晚紧急出台楼市新政,成为继上海之后中国又一个加强房地产市场调控的一线城市。自政策发布之日起,该市将二套房首付比例提高至最低四成;非本市户籍居民家庭购房缴纳个人所得税或社保年限要求由一年提高至三年。
--中国房地产:江苏省将严格区分首次和首套住房,信贷支持合理需求
中国人民银行南京分行和江苏银监局最新发布通知,将严格区分“首次购买普通住房”和“首套普通自住房”,对于有购房贷款记录的借款人家庭,不得纳入“首次购买普通住房”支持对象。
--中国房地产:3月百城住宅均价同比及环比涨幅均明显扩大--中指院
中国指数研究院提供的报告显示,2016年3月百城价格指数环比、同比连续第八个月双涨,且涨幅明显扩大,分别为上涨1.9%和7.41%。
--中国证券:去年四季度外汇局子公司大手笔买入交行和浦发银行股权
交通银行年报显示,中国国家外汇管理局的子公司梧桐树投资平台有限公司已成为公司第八大股东,持有约7.95亿A股。而此前,浦发银行公告亦显示,梧桐树投资亦已持有该行大量股份,跻身前十大股东。
--中国证券:新三板分层实施细则已拟定完成,分层将于5月初实施--副总
据中国证券报报导,全国股转公司(新三板)副总经理隋强透露,新三板挂牌公司分层实施细则已经拟定完成,配套技术系统开发正在推进,分层将于5月初正式实施。
--中国能源:可再生能源发电全额保障收购办法出台,适用非水可再生能源
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称,出台可再生能源发电全额保障性收购管理办法,以保障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目标的实现。该办法适用于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生物质能发电、地热能发电、海洋能发电等非水可再生能源。
--中国个股:中化国际拟收购新加坡Halcyon,整合后成全球最大天胶供应商
中国中化国际(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公告称,子公司中化国际新加坡拟收购新加坡Halcyon Agri公司主要股东股权并要约收购,之后经过一系列整合,中化国际将成为全球最大天然橡胶供应商。[nL3S17001C]
--中港个股:中国太保今年权益类投资会尝试分级A及转债投资策略--高层
中国大型寿险公司--中国太平洋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高层表示,今年公司资产管理业务下权益类投资将会尝试更多策略,例如分级A基金及可转债的投资。
--中港股业绩:中行去年净利增速放缓至0.74%,不良贷款率升至1.43%
按市值计中国第四大银行--中国银行公布,去年净利增速放缓至0.74%,略高于此前市场预期;年末不良贷款率升至1.43%,上年末为1.18%。
--中港股业绩:中国工商银行2015年净利按年增0.5%,不良率升至1.5%
以资产计中国最大银行--中国工商银行公布,2015年净利按年增长0.5%;去年末该行不良贷款率为1.5%,较2014年末的1.13%明显上升。
--中港股业绩:建行去年净利微增0.14%,未来将增强不良资产处置能力
按资产计中国第二大银行--建设银行去年净利润同比仅微增0.14%。该行高层周四表示,去年通过批量转让、回收等方式化解不良,经济大环境下银行难以独善其身,未来将增加盈利能力,从而增加拨备以及处理不良资产的实力。
--中港股业绩:农行去年净利增速放缓至0.6%,不良贷款率升至2.39%
按资产计中国第三大银行--农业银行公布,去年净利增速放缓至0.62%;年末不良贷款升至2.39%,上年末为1.54%。
--中股业绩:宝钢股份去年净利降逾八成至10.13亿元,行业供求矛盾加剧
中国最大钢铁公司之一的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年报,2015年实现净利润10.13亿元人民币,同比大降82.51%,因行业供求矛盾加剧、钢价下跌对销售收入的影响远超同期原料价格下跌对成本的影响等。
--企业并购:中国山东如意集团称,将收购法国时装公司SMCP
中国山东如意集团称,将收购法国SMCP的控股股权。SMCP旗下拥有轻奢品牌Sandro、Maje和Claudie Pierlot。
--中国企业:华为2015年营收跳增37%,创七年最大升幅
中国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公布的年度营收增长率创2008年以来最高,因国内采用4G移动技术和全球智能手机销售强劲,提振了华为营收。华为是全球最大的电信设备制造商之一。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