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析人士并认为,美联储加息步伐放慢减缓中国货币政策压力,但国内通胀压力不减及经济基本面难言企稳,叠加4月资金面因缴税等扰动仍不乐观,两相权衡之下令宽松政策的出台愈发谨慎,短期预计仍需依赖公开市场、MLF(中期借贷便利)等工具相机操作。
“(季末资金面紧张)可以理解为MPA框架下一次压力测试,大考之后(净投放)给市场吃个定心丸,表明央妈还在,”东兴证券固定收益分析师郑良海说。
他并解释称,季末银行本身出资偏谨慎,对于MPA新政策机构心里也没底,加之监管层也在着力降杠杆,所以央行的投放力度相对仍属中性。
中国央行自2016年起采取“宏观审慎评估体系”(MPA),取代现有的差别准备金动态调整和合意贷款管理机制。央行2月19日并称,宏观审慎评估按季进行,第一次评估将在今年一季度结束后实施。
本周仍每日进行的七天逆回购操作从周一的350亿元逐级加码至今日的1,400亿,利率续持稳于2.25%;本周虽实现连三周净投放,但规模从上周的1,800亿元剧减至150亿元。据统计,本周共有3,800亿元逆回购到期,央票最早在今年7月才陆续开始有到期。
“央行还是没那么想让资金面收紧的,毕竟要传递资金稳定的预期,”第一创业固定收益分析师沈弼凡认为,央行可能是想在MPA第一次实行的时候进行一些压力测试,以便今后MPA的监管框架能够更有效。
他并表示,4月资金面仍不乐观,但央行政策也不会很宽松。不过由于基础货币增长较慢,加上银行超储率偏低,降准步伐虽料放缓但仍不会缺席。

中国央行公开市场单周资金流向变化图表
**宽松基调难改**
中国最新公布的PMI数据显示经济改善迹象,但基本面仍难言企稳,因此仍需货币政策稳健宽松提供支撑;但在通胀高企仍为掣肘、监管层控制机构加杠杆等背景下,预计政策基调仍偏中性。
美联储主席叶伦周二表示,全球风险预计对美国不会产生严重影响,但美联储在升息问题上仍宜“谨慎”行事。
郑良海认为,未来货币政策总体还是会维持宽松,但显然通货膨胀给了一定压力,而且美加息预期下降,人民币汇率短期企稳,资金外流压力也在降低,外汇占款负值规模会继续收缩。目前平稳跨季后,降准短期可能性降低,但长期看必要性仍难消除。
他指出,最制造业新PMI数据向好,但主要是受3月以来的房地产政策及季节性因素带动,基本面仍为弱企稳格局,因为官方PMI刚过临界点,财新PMI还在50以下,“宏观经济走势稍有不慎,二季度之后掉头下行的风险还是很大。”
中国3月官方和财新制造业PMI双双超预期大幅反弹,分别创下九个月和13个月高点,官方非制造业PMI恢复强势,显示内外需求改善助企业景气迎来转机,预计二季度经济明显改善,进入回暖通道。
而对于未来资金面预期,华创证券债券研究报告认为,进入4月资金面不宜过度乐观,流动性收紧因素主要包括:上旬存款准备金调整补缴规模较大,中旬5,510亿MLF到期,以及下旬的财政存款上缴。
“公开市场还是以稳为主吧,天天见对冲,还有MLF续做,”上海一银行交易员表示,未来应该对逆回购操作的依赖性还是很大,但估计央行也不会放太多以避免机构放杠杆。
去年6月25日,央行为稳定半年末的短期流动性,再度重启逆回购,随后逆回购一直延 续例行操作,12月31日暂停一次后又恢复。自今年春节前起,公开市场操作频率加密至每个 工作日均可进行,除3月初降准后有两日暂停操作外,其余均正常进行。
春节前一段时间,央行逆回购操作以14天和28天期为主,利率分别为2.40%和2.60%;春 节后则仅进行七天期逆回购操作,利率持平于2.25%。
除SLO(短期流动性调节工具)、常备借贷便利(SLF)外,中国央行在2014年三季度还创设 并开展了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操作对象包括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较大规 模的城市商业银行和农村商业银行等。
此外,2014年4月央行创设抵押补充贷款(PSL),并在2015年10月将PSL对象在此前国开 行基础上,新增农发行和进出口银行,主要用于支持三家政策性银行发放棚改贷款等。
本周央行资金投放及回笼各项明细(单位:亿元人民币)
回笼 投放
逆回购 (周一) 350
(周二) 600
(周三) 600
(周四) 1,000
(周五) 1,400
央票到期 --
正回购到期 --
逆回购到期(周一 1,300 )
(周二) 800
(周三) 800
(周四) 600
(周五) 300
SLO到期 --
净投放 150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