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很容易对此嗤之以鼻。中国的债务可能很高,但其债务是以人民币计价的,而其外汇储备也是全世界最高的。但有关中国的一切都是史无前例的:规模和近年的增长,以及中国所面临的挑战的艰巨性。穆迪提到了银行和地方政府的巨额或有债务,以及北京方面管理货币可兑换性所面临的困难。
穆迪称,预计中国政府债务2017年升至相当于GDP43%的水平。预计中国政府财政实力将进一步减弱,中国落实改革的能力存在不确定性。
持6.5%经济增长目标的政策可能放缓国企改革。
此前,穆迪最新发布《聚焦人民币债券》季刊中指出,由于保持增长和稳定是2016年的首要政策目标,我们预计今年信贷环境仍将宽松,从而成为推动人民币债券市场发展和信用趋势的主要动力。具体而言,这将使人民币债券发行集中于境内市场,并促进中资发行人的债务再融资。
报告指出,中国政府将保持宽松的信贷环境以支持经济增长及稳定,受此拉动,2016年境内债券市场将继续增长并有望创下新高。发行种类也将更为丰富,如地方政府债券、绿色债券、熊猫债券和资产支持证券发行将增加。
尽管信贷环境宽松,但穆迪预计,财务状况较弱并且属产能过剩的发行人仍将备受信用压力。
报告指出,信用质量疲弱的发行人在债务再融资方面仍将面临挑战,因没有迹象表明产能过剩行业如煤炭开采和钢铁行业将显著复苏,我们预计2016年钢铁、煤炭、造船和水泥等产能过剩行业将爆发更多违约事件。

穆迪最新发布的《聚焦人民币债券》季刊详细内容:
尽管中国强调供给侧改革,但稳增长无疑仍是2016年的首要政策目标之一。在宽信用、境内公司债发行门槛放低、人民币汇率仍存贬值压力的背景下,2016年的在岸和离岸人民币债券市场发展将何去何从?违约和其他信用事件是否仍将持续发酵?
穆迪(Moodys)最新发布《聚焦人民币债券》季刊(下文称“报告”),“由于保持增长和稳定是2016年的首要政策目标,我们预计今年信贷环境仍将宽松,从而成为推动人民币债券市场发展和信用趋势的主要动力。具体而言,这将使人民币债券发行集中于境内市场,并促进中资发行人的债务再融资。”
同时他也表示,信用质量疲弱的发行人在债务再融资方面仍将面临挑战。“因没有迹象表明产能过剩行业如煤炭开采和钢铁行业将显著复苏,我们预计2016年钢铁、煤炭、造船和水泥等产能过剩行业将爆发更多违约事件。”
宽信用支持人民币债券境内发行
报告指出,中国政府将保持宽松的信贷环境以支持经济增长及稳定,受此拉动,2016年境内债券市场将继续增长并有望创下新高。发行种类也将更为丰富,如地方政府债券、绿色债券、熊猫债券和资产支持证券发行将增加。
数据显示,2015年境内新发行债券达到了创纪录的人民币24.3万亿元,为2014年发行量的两倍;企业发债规模(包括短期融资券、企业债、公司债和中期票据)同比增长47%至人民币5.9万亿元,创下发行量新高。
此外,利率放开后大额存单发行量大幅增长,2015年发行量从2014年的人民币9000亿元激增至人民币6.5万亿元;2015年地方政府债券发行量达人民币3.8万亿元,而2014年仅为人民币4000亿元。
宽松的信用环境也将在2016年助推上述趋势。最近中国政府的刺激措施包括,2016年1月人民币2.5万亿元的新增贷款;中国央行于2月29日宣布,自2016年3月1日起,普遍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以保持金融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营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
值得注意的是,2016年1月新增人民币贷款规模达到2012年以来月度最高水平,“即使考虑到中国新增贷款峰值通常出现在1月份的季节性特征,今年1月的新增规模仍比2012-2015年同期高出人民币1万亿元以上。鉴于保增长和稳定的重要性,中国今年不大可能大幅收紧境内信贷市场。”钟汶权表示。
此外,之所以2016年将成为人民币债券集中于境内市场发行的大年,这也主要涉及到融资成本的考量。
“当前国内10年期国债已经不断迈向2.5%,与去年同期差了100个基点,境内融资成较离岸市场更低,这种环境仍会持续;此前几年前点心债受追捧,主要是得益于人民币升值趋势,而鉴于当前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疲软,以及境外市场的流动性和境外投资者对人民币资产的兴趣仍存在不确定性,因此中资发行人将倾向于在境内市场发债。”钟汶权指出。
值得注意的是,穆迪认为,境内宽松的信贷环境将有助于正在受压的中资发行人(如处于产能过剩行业的企业)降低借款成本以及再融资其债务。
当前,采矿、制造业(包括钢铁、金属、建材和重工业)和建筑业(包括房地产和基础设施的建造)面临产能过剩压力,这些行业是境内债券市场发行最集中的行业,受益于低利率环境。
截至2016年1月31日,采矿、制造业和建筑业的未偿付债券总额分别为人民币1.8万亿元、2.3万亿元和3.4万亿元,共占到境内未偿付企业债券总额的46%。
“宽松的信贷环境也将有助于采矿和制造业发行人对其2016年到期的大量境内债券进行再融资。”报告指出。

外资发行人将主导境外债券发行
此外,还有一大趋势不可忽视。
2015年来,中资发行人的发行量回落,而外资发行人的发行量则继续稳步增长,这一格局料将在2016年持续。
报告指出,在2015年,随着中国采用更市场化的汇率机制并降低国内利率,境外人民币债券发行的增长趋势已开始出现逆转,由于在境外市场可节省的成本缩减,更多中资发行人选择在境内发债。
其实,从最新数据中便不难看出这一趋势。境外市场2015年的人民币债券发行量(不包括大额存单)为人民币1,690亿元,同比减少45%;大额存单发行量也有所下降,从2014年的人民币2,720亿元降至2015年的2,540亿元。
虽然中资发行人减少,但外资企业和金融机构的债券发行规模则稳步增长,占2015年境外人民币债券(不包括大额存单)的发行量近一半.
报告指出,这是因为外资发行人难以转向低利率的境内人民币债券市场发债;另一方面,在美元兑人民币走强的情况下,外资发行人有机会通过货币掉期工具把人民币债券募集收益兑换为美元后,其总体成本比直接以美元融资为低。
不得不问的是,在此格局之下,还有哪些中资发行人会集中在境外发债?
那些会在开展海外业务、以及海外并购业务的企业仍会在离岸市场发债;此外,中资发行人仍主要是可在境外市场享受更低发行成本的优质发行人。”钟汶权告诉记者。
报告也提及,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简称“亚投行”,未评级)今年可能会于国际债券市场融资,其中可能包括发行人民币债券。
信用违约事件或将增多
尽管信贷环境宽松,但穆迪预计,财务状况较弱并且属产能过剩的发行人仍将备受信用压力。
据统计,至今为止,境内发行人总量超过3000家,且信用质量参差不齐,“我们预计境内市场将爆发更多违约事件。此外,产能过剩行业的重组亦将导致更多信用事件发生,如剥离资产和并购,此类事件可能对发行人信用状况产生重大影响。”
其实这从国内高评级和低评级债券之间的利差便可见一斑,当前的宽信用、利率下降并未使得两者之间的利差缩小。
截至2016年1月,最高评级发行人(国内评级为AAA)和AA-(在境内市场被视作低评级)评级发行人之间的平均利差依然高达200个基点左右。
“信用质量疲弱的发行人在债务再融资方面仍将面临挑战,因没有迹象表明产能过剩行业如煤炭开采和钢铁行业将显著复苏,我们预计2016年钢铁、煤炭、造船和水泥等产能过剩行业将爆发更多违约事件。”报告指出。
不过,钟汶权也告诉记者,“我们预计并不会爆发大规模的违约以致对境内债券发行和交易带来较大负面影响,因为政府很大可能向导致信用市场系统性风险或有风险蔓延影响的违约事件提供支持。”
尽管并非所有财力较弱的发行人都会违约,但持续的行业重组和信用周期将带来更多除违约之外的其他信用事件,而这些信用事件可能对债券投资者产生较大影响。“例如,发行人可能会出售核心资产以偿还债务,而一些发行人可能会增加债务杠杆以收购折价资产或财务较弱的发行人。”报告提及。
中国发生违约的几率极小。话虽如此,千里之堤毁于蚁穴。中国的Aa3评级和1200分之一的违约几率相关联。考虑到中国面临的挑战,这并不是过高的估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