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穆迪最新表示,将7家中国内地和香港保险公司评级展望从稳定调整为负面,并将1家中国内地保险公司评级展望从正面调整为负面。
受影响的保险公司包括: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人寿保险 (海外)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人寿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人民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太平洋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工银安盛人寿保险有限公司和中银集团人寿保险有限公司。
此外,穆迪还宣布,将25家中国非保险金融机构的评级展望也调整为负面。
这25家金融机构包括3家政策性银行、12家中资商业银行、3家不良资产管理公司、3家金融租赁公司、3家证券公司和1家资产管理公司。
不过同时,穆迪维持对上述包括保险公司在内的所有金融机构的所有评级。
另外,穆迪还将38家中国国有企业的评级展望下调至负面。
穆迪此前刚刚将中国政府信用评级展望从稳定调整为负面,引述的理由是中国政府债务不断扩大,外汇储备持续减少。不过穆迪确认了中国长期债务的Aa3评级。

随着中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以及中美货币政策背道而驰,去年夏季以来中国股市和汇市大幅波动,人民币贬值压力激增,资本外流加大,外汇储备持续减少。
2015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速放缓至6.9%,创25年来最慢增速。
一般说来,现代金融市场运行及其监管都高度依赖信用评级工具。穆迪、标准普尔等业界巨头,在全球信用评级行业中有一言九鼎的地位。它们下调一国主权信用评级及其展望,通常意味着该国金融市场恐慌;如果它们下调信用评级的对象是一个大国,这种市场恐慌还会蔓延到本区域其他国家,或同类国家。
然而,这回穆迪下调中国信用评级展望后,人们看到的却是人民币汇率四平八稳、波澜不惊,亚太股市全线飘红。
穆迪下调中国信用评级展望的“威力”削弱,甚至结果与其背道而驰,关键原因是该公司这回对中国的评估在不少方面陷入误区,以至于市场参与者普遍不买账,即使对东道国风险最为敏感的证券投资组合也没有接受这个看空的评估。
市场人士认为,对中国国情和中国经济认识存在误区的穆迪等国际信用评级巨头,要想保持自己的“江湖地位”,保持自己的市场影响力,就需要拓宽思路,不断提升自己评估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