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财网讯】-至少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首次在出口季节开始时没有购买任何美国大豆,这一迹象表明,北京方面在与华盛顿的贸易战中再次利用农业作为杠杆。
作为全球最大的大豆买家,中国对全球市场有着巨大的影响力。现在,随着两国达成一项脆弱的休战协议,中国正在恢复一种熟悉的策略,即在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Donald Trump)领导下的第一次贸易战中部署的抑制美国采购的策略。
美国农业部的数据显示,截至9月11日,中国还没有预订任何货物,这是自1999年有记录以来的第一次。去年,中国从美国进口的大豆超过120亿美元,占中国大豆进口总额的五分之一,占美国大豆出口总额的一半以上。
拥有健康库存的中国政府正在发出信号,表示它有耐心和能力等待,并且愿意在更广泛的贸易谈判中把大宗商品作为讨价还价的筹码。在此之前,中国加大了压力,宣布初步调查发现英伟达违反了反垄断法。
北京政策咨询公司Trivium China的农业分析师伊文·佩(Even Pay)表示:“中国在大豆问题上的做法与在稀土问题上的做法类似,因为这反映了自上次贸易战以来多年来的精心策划。”
她表示:“买家不仅对美国大豆仍然征收的高关税做出反应,而且对这些关税的短期前景存在极高的不确定性,以及一个非常明确的政治信号——北京方面不希望在没有官员批准的情况下进行采购。”
这一策略似乎取得了成效。收获丰收的美国农民正在应对价格接近多年来最低水平的局面。大豆种植者是特朗普的关键投票集团,他们警告说,“贸易和金融悬崖”,敦促政府与中国达成一项取消关税的协议。进入中国的美国大豆目前面临超过20%的关税。
在太平洋彼岸,人们的情绪要平静得多。在第一次贸易战中受到重创的中国压榨商、养猪户和饲料生产商,已从巴西获得了数月的供应。一些公司的库存增加了一倍,而国家庞大的储备提供了额外的缓冲。在中国,大豆主要被碾碎,用于生产其庞大的猪饲料工业所需的豆粕,以及用于烹饪的豆油。
据知情人士透露,中国进口商已经购买了足够的货物,以满足今年剩余时间的需求。由于讨论商业问题,这些知情人士要求不具名。他们表示,这将使获取美国供应的紧迫性至少推迟到2026年第一季度。
中国买家通常在10月至2月期间依赖美国大豆,在南美收获季节到来之前。进口商倾向于提前几周预订,以锁定更低的价格,到目前为止,他们可能已经购买了几百万吨。但由于贸易紧张局势挥之不去,他们对美国大豆敬而远之,担心报复性关税和地缘政治风险。
这一策略不仅限于大豆。中国还减少了新一季对美国玉米、小麦和高粱的采购,尽管中国仍在继续从巴西、加拿大和澳大利亚采购这些谷物。尽管随着中国经济放缓,粮食进口总体下降,但此举也符合中国政府减少对美国依赖、实现供应来源多样化的更大努力。
前美国外交官、现为Sinology LLC首席执行官的安迪·罗斯曼(Andy Rothman)表示,随着美国农民感受到压力,农业预计将成为特朗普与中国进行的贸易谈判的重要议题。该公司为机构投资者和公司提供应对美中紧张局势的建议。
农民们已经警告特朗普一场迫在眉睫的危机,而特朗普则敦促中国将美国的大豆订单增加四倍。罗斯曼说,虽然特朗普可能会推动在更广泛的贸易协议上取得进展,但任何真正的协议都不太可能通过电话达成,尤其是在双方准备今年晚些时候举行面对面会议的情况下。
在会谈之前,中国已经做出了一些缓解紧张局势的小举措。北京在中断六个月后恢复了对美国石油的采购。据《金融时报》周四援引知情人士的话报道,中国还放弃了对谷歌安卓系统主导地位的反垄断调查。
罗思曼表示,农业,尤其是大豆,仍将是任何协议的核心。预计双方将达成比最初第一阶段协议中设定的 “不可能” 目标更现实的承诺。
*供应风险*
中国避开美国大豆的策略并非没有风险。自今年年初以来,巴西大豆价格大幅上涨,南美收成的任何中断都可能导致供应紧张。如果巴西的作物歉收,中国可能需要比预期更早地动用其战略储备。
但由于供应已经非常充足,即将达成贸易协议的前景实际上可能让一些中国人感到担忧。如果北京突然购买美国大豆,供应过剩可能会压低国内豆粕价格,扰乱生产商数月来精心制定的库存和对冲策略。
在中国北方,一位采购经理表示,由于库存高企,他只锁定了到下个月的供应。一家大型压榨企业的另一位经理警告称,美国大豆的突然涌入可能导致豆粕价格暴跌。两人都要求不具名,因为他们无权公开讲话。
Trivium China 的伊文·佩表示,如果不是因为关税,美国仍然是最高效、低成本的大豆供应国之一,中国不购买美国大豆正在付出更高的代价。中国坚持的时间越长,成本就越高,避开美国供应的痛苦也就越大。
在第一次贸易战中,尽管中国对美国大豆征收了报复性关税,但它还是给予了一些豁免,并允许企业进口有限数量的农产品。
伊文·佩说:“如果达成协议,中国买家肯定会对美国大豆有一定程度的需求。问题是贸易战,而不是完全没有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