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三胎概念股下挫,爱帝宫(00286.HK)、好孩子国际(01086.HK)跌超8%,宝宝树(01761.HK)跌超6%,锦欣生殖(01951.HK)跌超4%,贝康医疗(02170.HK)跌超3%。
霍斯金森强调第一次看到了 “显著的反周期运动”,并补充说,比特币的主导地位已经下降到43%。
香港主要指数全线上涨,截至午间收盘,恒生指数涨0.43%,恒生科技指数涨2.19%。盘面上,汽车股、互联网医疗股、CRO概念股领涨,以铜、铝、钢铁、煤炭为首的周期股领跌,中资券商股跌幅居前。大型科网股普涨,美团盘中涨超7%领涨蓝筹股,舜宇光学科技涨近4%,阿里巴巴涨近3%,腾讯涨超1%。三胎概念股遭重挫,好孩子国际跌10%,贝康医疗跌近5%,宝宝树、锦欣生殖跌超4%。
亿万富翁、全球最大的对冲基金桥水基金(Bridgewater Associates)创始人兼首席执行长达里奥(Ray Dalio)说,比特币在未来几年有望获得发展,但数字人民币可能会与其竞争。
各国从社会角度和经济角度对加密货币的看法处于不断变化之中。诸如“中国将禁止加密货币”或“特斯拉接受比特币”之类的每篇新闻都会直接影响加密货币的市场价格。与此类时事的影响有关,对比特币持有的观点也处于不断变化的状态。韩国对比特币和加密货币的看法在2017年和2021年之间有所波动,最近一段时间在"zero"和"hero"之间。说到这里,韩国的加密货币似乎与全球市场背道而驰。这是为什么呢?
具体来看,新增加的中国大陆厂商包括南平铝业、兆易创新、天马微电子、江苏精研、苏州胜利精密、得润电子与新纶科技等12家企业。
因OPEC+联席技术委员会预计过剩石油库存到下个月末将接近消耗殆尽。从9月到12月库存将下降至少200万桶/日。
很多投资者经常有一个问题,那就是为何美股指数一直涨?天天有大咖唱空,有人说泡沫,每每经历暴跌,甚至短期内经历几次熔断,其后指数往往能再创历史新高。今天就和大家来聊聊这个话题。
该加密货币的交易价格接近36,200美元,相当于5月份的损失37.5%。周一早些时候,跌至34,195美元的低点。Bitstamp的数据显示,这一月度跌幅超过了2018年11月的37%,仅略低于2011年9月创纪录的40%的跌幅。
大宗商品疯狂涨价近半年,近几周各大品种都出现下跌,印度疫情导致全球再通胀交易预期热度冷却、中国决策层对商品投机的口头干预都是主因。相较之下,铜价仍然坚挺。
5月,美国股市表现平平。尽管标准普尔500指数连续第四个月实现上涨,但却是自2020年1月以来幅度最小的一次,仅上涨0.55%。纳斯达克100指数本月收跌,是自去年10月以来表现最差的一个月。
昨日,唐山市召开关于钢铁企业调整烧结机停限产方案座谈会,对于唐山市钢铁生产企业排放管控要求和比例进行了调整。
生态环境部印发《关于加强高耗能、高排放建设项目生态环境源头防控的指导意见》,要求严格“两高”项目环评审批。石化、现代煤化工项目应纳入国家产业规划。新建、扩建石化、化工、焦化、有色金属冶炼、平板玻璃项目应布设在依法合规设立并经规划环评的产业园区。
股票估值上升、通胀担忧加剧以及对央行将不得不收紧流动性龙头的担忧(流动性龙头曾帮助推高股市)都导致投资者思考,未来几个月是否最好不介入。
高盛近日发布的一份最新报告指出,低利率、改善的劳动力市场和尚未飙升的通胀意味着目前的美股估值似乎是合理的,因此投资者无需过于担心美股市会出现大幅回调。
为何要忠于交易系统?看不懂的时候你去赌一下,有时候只需要一次,就会让你深刻感受背叛的滋味。
为加强金融机构外汇流动性管理,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2021年6月15日起,上调金融机构外汇存款准备金率2个百分点,即外汇存款准备金率由现行的5%提高到7%。(央行)
最新出炉的5月制造业PMI连续3个月保持在51%以上水平,且非制造业PMI继续回升至年内次高位,表明经济仍保持平稳恢复态势。不过,主要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和出厂价格指数创近年新高,原材料价格过快上涨带来的影响进一步凸显。调查显示,反映原材料成本高的企业比重升至64.8%,创历史新高。
5月份,原油价格在65—70美元/桶区间振荡了一个月。其间,价格四次上探70美元/桶重要关口,最高的一次向上摸到了70.24美元/桶,其他三次均在70美元/桶之下。从低点来看,整个5月份价格只有一天的收盘价维持在65美元/桶之下,其余时间均维持66美元/桶之上,当月价格区间维持在极小的幅度内进行振荡。
最近的网易云音乐有点“忙”。网易“官宣”分拆网易云音乐上市的话音刚落,5月27日,《国际金融报》记者从港交所官网获悉,Cloud Village(运营实体为“网易云音乐”)已递交了招股书,正式向上市发起冲刺,中金公司、美国银行及瑞士信贷担任其上市的联合保荐人,发行价和募资额目前尚未披露。
5月29日凌晨,白宫发布了拜登任内第一份预算提案,将政府支出增加至6万亿美元(约合人民币38万亿元)将在2022财年(从10月1日起)大幅提高在基础设施、公共卫生和教育方面的支出,并计划通过对公司和富人加税来为此提供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