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元目前处于16个月低点附近,受美债收益率下滑及市场预期美国经济增速相对较弱的心理拖累,美元已由3月高点下跌超过9%。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CFTC)最新数据显示,美元净空仓达到326.7亿美元,接近10年来的最高位。
蒂莫西·莫周四在CNBC的“Squawk Box Asia”节目上表示,“我们最近已经坚定了……特别是,我们对12个月人民币汇率的预测从6.7到6.5。”他补充说,这是该公司对亚洲货币的“最强势观点”之一。
美联储最新会议没有对其货币政策立场做出改变,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保持在0.00-0.25%,并维持当前的买债步伐;但给出最新预测利率将保持不变至少到2023年。
悉尼统计局周四公布的数据显示,失业率从7月份的7.5%降至6.8%,而经济学家的中值估计为7.7%。8月份就业人数激增11.1万人,而预期下降3.5万人。参与率上升到64.8%,相比之下,预计下降到64.6%。
我们拿离岸人民币汇率算起,从7.1964干到6.7847。简单测算一下,一个居民假如换汇10万美元,需要71.9万人民币,到了今天最低只要67.8万,相差超4万人民币。
欧洲央行行长拉加德表示,汇率问题已被广泛讨论,并将受到密切关注。该言论推动欧元升至1.1916美元,因投资者认为这一表述出人意外的谨慎。
表面上看,美联储8月27日公布的政策调整似乎是为助力经济而量身定制。转向平均通胀率目标将使美联储允许通胀率在经济低迷过后超过目标,表明加息会来得晚一些,也允许就业市场更热络些,这对低收入家庭来说是个福音。
报告指出,目前,人民币约占全球外汇储备资产的2%。但分析师表示,到2030年,这一比例可能升至5%至10%,超过日元和英镑的水平。该预测重申了该行在2019年2月做出的预测。
面对中美竞争升级等外部挑战,中国领导人今夏提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彭博采访的多位市场人士表示,这一背景下,人民币保持强势,更有助于扩大内需、做强国内市场并吸引外资长期流入。
美联储上周宣布将容忍较高通胀并聚焦于就业后,美国资产收益率下降,导致促使美元两年多来表现强势的最大驱动力--利率因素--减弱。
芝加哥联储行长埃文斯预计,即使有进一步的政府刺激措施,并假设在控制冠状病毒方面取得进展,美国的产出在2022年底之前都不会恢复到危机前的水平。
英镑兑美元周二触及逾1.34美元的八个月高位,但自那以后就逐渐下滑,因英国央行决策者警告称,英国经济受创程度可能大于原先所想。
人民币兑美元本周触及6.81元左右的近16个月高位,收复了新冠大流行期间的所有失地,今年迄今录得了约2%的涨幅。
尽管该国经济前景疲弱,但澳元在过去几个月继续走强。据路透社数据,本周该货币曾短暂突破0.74大关,并达到两年来的峰值。此后,澳元回落至0.73水平。
他认为,在受美国关税及制裁威胁制造业出现转移的背景下,中国消费市场将是留住外国投资的关键。从外国投资者角度看,人民币贬值将减少他们从中国市场获得的收入,并且不利于资本流入。
他们并指出,在摆脱中美贸易协议评估和美联储政策框架调整这两个关键风险后,外部不确定性大为缓解,此前市场积累的“看多但不做多”情绪终于得以释放,人民币收复6.8元关口料唾手可得。
此外,核心通胀率——剔除了能源价格等不稳定因素,因此给出了更稳定的价格图景——从7月份的1.2%降至8月份的0.4%。这是自2001年有记录以来的最低读数。
外汇管理公司A.G.Bisset的首席投资官Ulf Lindahl相信,美元兑欧元在未来一年左右会暴跌36%,来到10多年未曾见过的水准。
对冲基金目前押注美国大选后欧元将进一步跳升至1.25,这也是高盛预估的目标位。8月份期权市场对欧元的看涨程度达到历年同期最高水平。
美联储主席杰罗姆·鲍威尔称此举是对美联储政策的“有力更新”,美联储正式同意了“平均通胀目标制”政策。这意味着,在通胀率低于美联储2%的目标后,“一段时间内”,它将允许通胀率“适度”高于该目标。
报告并指,虽然一些地区范围使用其他替代货币的情况有所上升,但以美国债市无可比拟的市场深度及缺乏适合的替代,仍是美元于未来一段时间作为全球储备货币的原因。
美联储主席杰罗姆·鲍威尔周四将发表人们期待已久的讲话,预计他将讨论美联储的政策框架,特别是它将如何改变对通胀的立场。美联储设定了2%的通胀目标,但在金融危机以来的十年中,它经常看到通胀低于目标。
该交易员坦言,这种升三步回两步的行情真的不好做,如果做人民币升值,点位不好很容易被反抽,而做贬值也很难抄到底。“这种行情我觉得参与的越多,可能死的越惨,有些时候要学会不交易。”
现在策略师们表示,鉴于美国对冠状病毒的反应不力,该国的经济复苏存在问题。美元还对美国不断飙升的赤字和美国利率将在更长时间内保持较低水平的前景做出了反应。
除了在疫情期间帮助拯救美国经济,美联储主席杰罗姆·鲍威尔和他的同僚将在2020年完成有史以来对货币政策双支柱目标的首次评估。这个过程始于2019年初,包括全国范围的“美联储倾听”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