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经过好几年的消磨,新兴市场很可能看起来又“物美价廉”了;但人们对冒险重返新兴市场还是有很大顾虑,除非金融和政治动荡最终烟消云散。

【友财网讯】-过去六周,全球投资者已试探性重返新兴市场,他们之所以愿意回归,至少在一定程度上是寄望,新年开局的大暴跌或许已是最后的滑铁卢--毕竟新兴市场已经历了三年的滑坡和失望。
根据国际金融协会(IIF),今年3月外资向新兴市场股市和债市回流368亿美元,为近两年来最高流入规模,也远高于过去四年的月均流入水平。
这还都是小打小闹。从大背景看,2015年新兴市场资本净流出总额约为7,300亿美元,相比之下,回流的这点资金就显得无足轻重了。
**要想完全打消顾虑,就要吹散三朵阴云**
第一是挥之不去的美国升息和美元升值忧虑,美元升值会使新兴经济体的硬通货借款人压力备增,打压新兴市场本币,迫使信贷环境过度趋紧,远远不能支撑日趋疲弱的经济。
第二是中国经济放缓,及其对大宗商品价格乃至整个新兴市场的波及效应。
第三个因素是巴西、土耳其和南非等许多国家的政治风险上升,经济衰退和失业率上升致使压力加剧,反过来,这些压力又加重了经济不景气和政策失灵。
头两个全球性问题目前均未解决。
过去一个月来全球市场的上涨,源于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美联储/FED)在12月后不再积极寻求升息,由此带来美元下跌。
但第一季末美联储态度再度强硬,可能导致情况故态复萌,尤其是假如新兴市场资产反弹不过是一场摆脱极端风险厌恶的组合再调整,且假如你认为以往美元升值周期时间远长于此次的话。
摩根大通策略师依然乐观地认为未来三个月新兴市场将表现优异,尤其是因为基金在发达经济体极度缺乏收益。但他们也意识到,经济形势没有根本性改善,而且价格变动仅是因为仓位再调整。
“鉴于新兴市场股市和外汇市场近五年来表现逊色,还有近期与投资者进行的交流,普通投资者要再度回归中立态度至少还要花几个月的时间,”摩根大通策略师对客户称。
**敬而远之**
因此这样的走势可能会持续一段时间,但如果全球景气再度转坏,将非常有可能受到冲击。
首先,摩根大通的偏多看法,或多或少取决于与人民币失序贬值相关的“中国尾部风险”消退。此外,北京当局强势处理此一问题之际,能够对中国市场充满信心的投资者少之又少。
瑞士百达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资产配置主管Christophe Donay表示,中国目前或许还能维持现有情况,但未来三年有发生“明斯基时刻”(Minsky moment)的高度风险--以经济学家明斯基(Hyman Minsky)为名、意指资产价格因信贷与货币压力骤然崩跌的风险。
“我们因此对新兴市场资产敬而远之,所持有的新兴市场曝险非常有限,”他表示。
对国际环境的怀疑气氛笼罩,加上这些市场不但受到许多迥然不同因素冲击、还面临国内高度的政治风险,重返这些市场看似一逞匹夫之勇。
陷入深度衰退的巴西,政治僵局尚未拨云见日。在巴西国家石油公司(Petrobras)贿赂案进入扩大调查之际,总统罗塞夫(Dilma Rousseff)正苦于保住总统大位,力抗弹劾程序。
虽然成立新政府的可能性推动市场大涨,但可能还要再过几周、甚至几个月,情势才会明朗。
土耳其的处境也很棘手。邻国叙利亚发生的战争以及由此导致的难民危机、国内与库尔德分裂主义分子的冲突、对本土媒体的镇压以及与俄罗斯外交摊牌,如此多的难题让土耳其经济和政府均倍感压力。
南非则面对因政治过度干预和贪腐而造成的各种指控和调查,让总统祖玛、财长戈尔丹及执政的非洲人国民大会感到挠头,进而让国内经济困局及其需要改善的基础设施变得更糟糕。
中国和俄罗斯的经济减速和衰退也凸显这两个国家面临的政治风险。油价重挫及外国制裁继续阻碍俄罗斯及其主要企业的海外融资。
巴西的情形可能掩盖了墨西哥的一抹亮色,或者中国经济减速也遮掩了印度经济的韧劲,他们作为新兴国家中的要员仍在努力成长。
中国、巴西、俄罗斯、南非和土耳其累计占MSCI明晟指标新兴市场股指市值的42%以上。
资产管理机构贝莱德(Blackrock)衡量全球违约可能性的主权风险指数包括一个名为“支付意愿”的政治风险构成部分。对于巴西、俄罗斯、秘鲁和哥伦比亚这几个2015年录得最大整体指数降幅的国家来说,这个部分目前仍维持最大负值。
“政治和制度能力未来将在新兴市场发挥巨大作用,”高盛新兴市场研究部主管Kamakshya Trivedi表示。“在成长低迷且信贷收紧的情况下,这些因素变得愈发重要,但当经济成长加速,且信贷比较宽松时,这些因素往往很容易忽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