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财网: 日本虽然找出各种理由拒绝加入中国主导成立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AIIB,简称“亚投行”),但并未在金融领域全面抵制中国。日前就成立亚洲版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一事,中日双方,以及韩国和东盟各国基本达成一致意见一事见诸报道。
据《产经新闻》10月22日报道,东盟和中日韩三国21日召开10+3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审议通过将10+3宏观经济研究办公室(AMRO)升级为国际组织的协议草案,支持继续加强AMRO的机构能力,使其切实履行经济监测职能,并就2015年内发展成为亚洲版IMF一事达成了一致。
会议认为,当前全球经济金融形势趋于改善,但风险依然存在。政策不确定性、财政赤字以及私有部门去杠杆化等因素仍将拖累全球经济复苏进程。全球持续宽松的货币政策给国际和区域金融市场稳定带来负面外溢效应。尽管面临诸多不确定因素,东亚区域内需保持强劲,银行体系运转良好,各国实施了稳健的宏观经济政策,区域经济保持了稳定增长,经济弹性不断增强。与此同时,各国高度关注宽松货币政策对本地区资本流动和金融稳定的负面溢出效应,将采取审慎的宏观经济政策,推进结构改革,并加强金融合作以应对挑战,推动区域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中日韩与东盟中主要5个国家2014年10月达成协议,决定尽快将AMRO升级为类似于IMF的机构,形成国际规模机构。日本已为升级做好准备,韩国也只等其国会批准,因此,AMRO最早的升级时间是2015年12月。
AMRO于2011年设立,由东盟和中日韩等共13个国家组成,主要职能包括对成员国的财务状况进行审核。首任总裁是中国外汇管理局局长魏本华,现任是日本财务省出身的根本洋一,于2012年5月就职。
将AMRO升级的想法,来自近期出现的美国提高利率和中国经济低迷。为了改善东亚和东南亚经济困境,AMRO希望通过升级阻止经济继续恶化,为经济发展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