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财富通常会用GDP来衡量,而我国2014年末按汇率换算统计的结果是10.4万亿美元,美国为18万亿美元不到一点。虽然同为GDP,但是我总想弄明白这个统计的逻辑或者说统计的对象到底有什么差别。这些思考主要来源于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比如经常路过很多个体户也有的会进去买东西,但都是不给发票的,这个GDP怎么算;晚上偶尔吃大排档或者逛夜市,全国哪个地方没有啊,都是红红火火的,一片繁荣景象,这个GDP怎么算;农村地区有很多自给自足,盖房子都是村里人互帮互助的,不结工资的,这个GDP怎么算;从事家政服务的月嫂、保姆啊这类的,她们的工资其实不低了,但这个国家怎么去统计呢,等等诸如此类没法统计的。
但上面所列举的不在中国GDP统计范围内的,在美国是完全要被统计的,因为主要是电子支付,很多数据可以获得,而中国还存在大量使用现金结算的。英国意大利甚至连黄赌毒都被部分统计进去了,另外欧美研发支出也被统计进GDP了,中国也正在考虑采用与国际接轨的统计方法,到时候制定的GDP增速目标就不怕完不成了,估计网友又要骂爹了。
网上有个神贴对中国GDP被低估做了很好的阐释,我摘取3点放在这给大家提供个思考。
1、中国统计第三产业在核算方法上是能不算就不算(如黄赌毒不算),能少算就少算,如自住房租金、政府服务等,美国自住房租金占GDP的10%左右(其实整个西方包括印度的GDP核算方法都一样,自住房租金一般都占GDP的10%左右,比如日本2011年自住房租金6221.25亿美元,占比10.6%),中国约2%左右,美国政府服务占GDP的13%左右,中国约3%左右,尽管中国政府对经济的介入程度更深。仅此两项按相同口径中国就比美国少算了近20%的GDP。
2、中国建筑业也存在严重低估,众所周知中国消耗了世界50%以上的钢材,60%以上的水泥和平板玻璃,世界一半以上的建筑施工机械在中国施工,中国每年新建的厂房、铁路、桥梁、港口、公路、住宅以及公共基础设施等是美国的10倍以上,差不多相当于再造一个法国,但中国建筑业GDP却仅仅于美国基本上差不多,因此,中国建筑业GDP应该存在严重的低估。
我们可以比较中日两国房屋建筑情况,来看看中国建筑业GDP被低估的情况。
国家统计局建筑业季度数据库显示,2012年中国房屋竣工面积34.58亿平米,竣工房屋价值4.67万亿,单价1355元/平米。
日本总务省统计局2014年统计年鉴显示,2011年日本房屋竣工面积12650.9万平方米,价值213030亿日元,折合17228亿元,单价13618元/平方米。
2012年中国建筑业增加值5617亿美元,2011年日本建筑业增加值3316亿美元,2012年中国房屋竣工面积是日本的27倍,但建筑业增加值却只有日本1.69倍。就算日本房屋建筑比中国质量和档次高一些,按中国3平米折算日本1平米,中国建筑业增加值也应该近10倍于日本。
3、联合国颁布了国民经济核算新的国际标准,即 《国民账户体系,2008》(简称2008年SNA),目前,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GDP统计已采用这一新核算标准。很多国家的GDP上修幅度很大,如尼日利亚将GDP上修了80%,阿根廷上修了27%,韩国上修了9%,美国上修3.6%等等。中国也将按新标准对GDP作出修订,将将研究与开发支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收入、雇员股票期权等计入GDP。
说到这我只想说,难道这也是我们务实不务虚的精神,还是国家统计部门压根就是吃干饭的。让西方国家吹牛逼去吧,我们继续韬光养晦,我们永远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