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财新/Markit周一联合公布,中国10月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小幅反弹至48.3,为今年6月以来最高水准。上月终值47.2。(图表 link.reuters.com/hyz85w )
Markit提供的新闻稿并显示,受新出口订单指数返回50上方激励,新订单指数和产出指数亦双双创下四个月高位,不过依然处在荣枯线下方的萎缩区域。
“PMI小幅回升表明制造业整体放缓势头有所减弱,前期刺激举措已经开始发挥效应,”财新智库首席经济学家何帆称。
但他也指出,总需求疲弱依然是经济增长面临的最大阻力,而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下降带来的通缩风险亦值得警惕。
“新出口订单指数为6月来首次返回扩张区域,暗示内需疲弱可能是抑制需求的一个关键因素,”Markit新闻稿称,“采购数量指数已经连续第四个月位于50下方。”
而订单不旺导致产出活动低迷,也让制造业PMI就业人员指数在最近两年持续在50下方徘徊。最新调查显示,有11%受访制造业者裁员,一些企业称裁员主因公司压缩规模,以及自愿离职者岗位不再录用新员工。
价格方面,受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下降影响,制造业者投入价格指数已经连续15个月处在50下方;而为了提振客户需求,生产商纷纷调降产品售价,出厂价格指数亦连续15个月处在萎缩区域。
周日出炉的中国官方制造业PMI持平于上月的49.8,表明随着政策逐步落地,经济增长保持趋稳态势,不过官方非制造业PMI创近七年来新低53.1,表明经济需求偏弱局面并未根本改变,稳增长政策措施仍需抓紧落实。
备受关注的中国中共五中全会上周四闭幕,会议审议并通过关于制定“十三五”(2016-2020年)规划的建议。会议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的目标要求: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明显加大,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等。
而在中国经济增长持续减速、且今年三季度破七降至6.9%的时点上,五中全会会议公报并没有披露备受关注的“十三五”经济增速目标问题。
10月初Markit发布报告中称,将停止发布“财新新中国通用制造业PMI预览”,而2015年9月23日发布的“财新中国通用制造业PMI预览”是最后一期。所谓“预览值”即初值;此前Markit会在当月末先公布当月的PMI数据初值,然后在下月初公布终值。
中国财新传媒6月底宣布获得Markit公司编制的PMI在中国的冠名权,财新中国PMI于今年8月起正式发布,更名后PMI统计方法不变。PMI高于50表示扩张,低于50则表明萎缩。(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