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本周初的大跌,近两日全球市场股市持续反弹。越来越多的西方分析人士认为,此前市场对中国经济增长放缓的担忧有些夸大实际问题,大跌不算抛售的理由,更像是买入的机会。
在本周前两日先后重挫8.49%和7.63%后,昨日和今日沪指回涨10%,本周中国央行宣布降准降息并多次动用逆回购和短期流动性调节工具(SLO)等货币政策工具。一些市场人士认为,此前市场对中国的反应过激。Jupiter Asset Management的新兴市场策略主管Ross Teverson就认为,市场过于看重中国和新兴市场整体可感知的风险,只要看看估值就会发现这种情绪多负面。
Teverson提到投资者用来衡量股票价值的关键指标——市净率:MSCI新兴市场指数的平均市净率目前不足1.3倍,2009年初以来从未如此之低。他强调,投资者应该留意上市公司资产负债表的现金,它可以反映一家公司负担成本、为发展而投资及可能回馈股东的能力。他提到,一些小盘股,比如持现几乎是市值30%的中概股正保远程教育,还有些大盘股也持现比例很高,比如三星电子和半导体供应商Mediatek。
本周稍早华尔街见闻文章提到,高盛分析师认为中国A股抛售已经过度,现在股票很便宜,是时候抄底了。而以首席全球股票策略师Peter Oppenheimer为首的高盛分析师认为,和新兴市场相比,仍然要重仓发达市场,许多新兴市场经济体是主要对华出口的大宗商品生产国,他们可能仍面临抛压,而且他们还有自身的国际收支问题和人民币贬值影响要克服。
上周华尔街见闻文章提到,新兴市场过去13个月资金外流近万亿美元,几乎是上次金融危机期间的两倍。一些分析人士对此还有异议。Ashmore的研究主管Jan Dehn就认为,万亿美元这个数字赚人眼球,但实际流出新兴市场的资金规模小得多,估计约有1830亿-2950亿美元。他指出:“对新兴市场的忽视和偏见很普遍。当两者共同作用时就变得危险了。”
花旗今日发布估算称,截至本月26日一周,亚洲股票基金赎回资金规模约49亿美元。瑞银分析师认为,新兴市场资产的确有波动,而且相关性显著增加,但还没有发现任何“大规模投资组合在撤离新兴市场的重大迹象”。
瑞银预计新兴市场汇市还是薄弱环节,但依旧看好其他新兴市场资产。瑞银策略师Bhanu Baweja称:“我们从未认为美联储是新兴市场最大的担忧,依然关注新兴市场自身发展的问题,将其视为新兴市场表现不佳的根本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