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财网外汇资讯】-世界经济摆脱新冠危机影响的反弹势头正在逐渐消退,致使今年的收官蒙上了更多不确定性的阴影。
忧虑多多,不一而足。当人们仍在翘首期盼疫苗之际,北方即将到来的冬季有可能引发新一波疫情。政府的就业纾困计划以及银行的偿贷宽限眼看就要到期。另外随着11月美国大选的日益临近,美中紧张关系仍有可能进一步升级并严重削弱企业信心。
“反弹已经触顶。”太平洋投资管理公司全球经济顾问Joachim Fels在接受彭博电视采访时说。“从现在起,反弹势头已经有所减弱。”
这种状况下需要各国各地区政府作出微妙平衡。他们已经实施了规模累计达到将近20万亿美元的财政与货币刺激措施,以期使经济尽可能恢复到疫情爆发前的水平,而且也取得了不少的成功。
美国8月份失业率已大幅下降,而住房市场则一直是一个亮点。乐观主义者常常提及中国经济的稳步复苏,并认为那为世界其他地区的经济反弹指明了方向。德国也有相当不错的工业数据出炉,新兴市场则从美元的跌势中获得了喘息机会。
*长路漫漫*
但是所有这一切要想继续维持这种势头实非易事。到了一定时候看上去形势要出现逆转时,决策者恐怕需要进一步加码刺激措施。而从当前的进展来看,疫苗一时之间还难进入足以使疫情得到控制的批量供应阶段,而疫情得到控制是商务活动恢复正常必不可少的条件。
与此同时也还有其他方面的阻力。比如从就业市场的角度来看,政府纾困措施推动下的初步反弹可能只是难度最小的开始,接下来将是企业重整、资源重配以及重新培训工人的漫漫长路,这一切恐怕都需要一段相当长的时间。
本月一些世界知名企业已经作出了可能裁员的暗示。
世界最大集装箱运输公司A.P. Moller-Maersk A/S正在计划进行重大重组,公司数千名员工的命运将会因此而受到影响。福特汽车计划在美国裁员大约5%,业务量大幅缩水的美联航下月将裁员1.6万。
另外还有一些迹象也令人担忧。
在数月前新冠疫情即已得到控制的中国,消费者消费意愿依然不强,国内顶级银行伴随坏账的大幅增加遭遇了十多年来最严重的利润下滑。
世界头号经济体的持续复苏恐怕需要进一步的财政刺激措施来加以扶持,然而美国国会议员们如今仍在就新的财政刺激计划进行无休止的争吵。
美国8月份增加140万就业人口是“朝着正确方向迈出的一大步,”穆迪分析的货币政策研究主管Ryan Sweet说。但是经济需要维持那样的脚步,而“没有财政刺激措施那是很难做到的。”
*“看上去不太好”*
在欧洲,经济活动指标日渐衰弱,面对疲软需求和产品降价带来的利润空间萎缩,工厂纷纷采取措施压缩成本。虽说法国和德国的就业扶持计划仍在施行,但英国已计划在10月份终止类似措施,数百万人的工作可能会因此而受到威胁。
上月因自身健康问题宣布辞任的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在一个新闻发布会上警言,“冬天即将来临,”国家需为遏制病毒蔓延做好充分的准备。
伴随应急财政纾困措施的逐步取消,面对未来几个月可能令人失望的经济数据,股市会显得非常脆弱。
“就估值而言,我们需撇开本周刚刚发生的一切,从长远处着眼。”花旗集团全球首席经济学家Catherine Mann说。“当前从消费支持的角度、进而从企业投资和美国经济增长的角度看,长远前景看上去也不是太好。”
给一切蒙上阴影的是眼下仍在蔓延的新冠疫情,疫情反弹随处可见。
布鲁金斯研究所和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的Warwick McKibbin表示,即便疫苗开发出来,完成全球范围内必要规模的接种也还需要时间。他的研究模型得出的分析结果表明,截至2025年,新冠疫情累计将使世界经济付出大约35万亿美元的代价。
“需要相当规模的人口接种了疫苗之后,世界经济所需付出的代价才会开始减少。”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