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财网外汇资讯】-先是一场政府整顿风暴,随之而来的是中国P2P平台大面积违约和倒闭。如今,这个行业再现令人不安的迹象,一些最大的投资银行已停止承销它们的IPO。
据知情人士透露,最近几个月,高盛和花旗集团等华尔街公司对中国P2P平台的美国首次公开募股(IPO)避而远之。他们的担忧主要源于交易时间,P2P公司前景不明和市场下挫导致估值下滑。在上述种种情况下,企业都在寻找到新的承销商后推进了上市计划。
主要银行很少表现出如此的担忧,这突显出P2P行业面临的困境,已经失去了贷款人、投资者和监管机构对它的信心。虽然承销商偶尔也会放弃交易,但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在同一行业发生这么多案例实属不太寻常。对于曾经是中国最热门的一个行业来说,这是一次戏剧性的转变。
“自从监管调整实施以来,中国作为金融科技中心的角色发生了巨大变化,与西方的政治关系降温,经济放缓。” 在波士顿大学教授金融学的Mark Williams称。“那些本来会在2017年抓住金融科技首次公开募股机会的投资者现在却犹豫不决,因为成功的可能性减小,不确定性增加。”
中国P2P贷款业从2012年的几乎为零,成长为一个近2000亿美元的行业。但企业陷入了政府推动金融体系降低风险的风暴中,随着信贷收紧和经济放缓,投资者急于撤出资金。知情人士在去年11月时称,中国计划大规模关停全国范围内的中小P2P平台。
一位知情人士说,高盛在去年11月放弃承销360金融IPO交易,此前高盛未能说服该公司将交易推迟到中国澄清监管规定和投资者需求恢复之后进行。另一位知情人士称,花旗集团放弃承销嘉银金科IPO,因为对该公司激进的上市时间表存在异议。知情人士以讨论非公开信息而由而要求匿名。
知情人士称,瑞信和摩根大通近几个月也远离P2P交易,放弃承销泛华金融11月的首次公开募股。知情人士表示,银行担心投资者对此类交易的兴趣不浓。该公司最终通过股票发售融资4880万美元,发行价定在推介区间的底部。
高盛、瑞信、摩根大通和泛华金融的代表均拒绝置评。花旗的一位发言人拒绝就嘉银金科事宜发表评论,并表示该行继续与该公司保持稳固的关系。嘉银金科的代表表示,由于处在静默期,她无法发表评论。360金融的一位管理人士没有立即回复置评请求。
*需求疲软*
据知情人士称,瑞信之所以决定放弃泛华金融的交易,也是出于担心参与股票发行的所谓朋友和家人投资者比例较高。其中一位知情人士表示,高盛银行家对360金融的首次公开募股也持有类似的保留意见。
所谓的朋友和家人是与公司创始人相熟识的一些认购者,而不是通常参与股票发行的大型金融机构。知情人士称,对于泛华金融和360金融而言,银行担心缺乏机构需求会导致大量的IPO股份落到此类投资者手中,这可能导致交易量稀薄。知情人士称,相关机构也可能更难对朋友和家人这类买家进行监管审查。
360金融最终在12月份美国IPO中融资5100万美元,承销商包括花旗等公司。其中一位知情人士表示,花旗之所以承销此次发行,是因为该行银行家认为360金融有望成为回头客。截至周二,360金融股价已较发行价下跌26%。
*降降温*
泛华金融的股票发行事宜随后是由Roth Capital Partners LLC和申万宏源安排的。这两家机构还接管了嘉银金科的上市交易。彭博汇编的数据显示,申万宏源之前唯一的美国IPO经验来自两笔交易,总计融资规模4450万美元。
截至周二,泛华金融股价已较发行价下跌14%。记者无法立即联系到Roth和申万宏源的代表就此置评。
同一行业出现一系列银行“罢工”事件,可能表明问题比单个公司的问题更深入,前野村控股亚洲股票资本市场负责人Philippe Espinasse称。他说,可能需要更加明确中国P2P行业的监管问题。
“可能同一时间段有太多这个行业的公司试图进行IPO,有些投资案例是很脆弱且缺乏透明度的,而融资目标又定得过高。”Espinasse说。“冷下来一点点或许是个好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