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两家央行均已购买大量的债券,作为各自为提高通胀而实施的超宽松货币政策的一部分。但欧元区和日本的价格压力依然微乎其微,且欧元和日圆兑美元今年均上涨。
日本央行已购买少量的股票。在本周被问及欧洲央行是否会考虑购买股票时,该央行副行长冈斯坦西欧仅仅表示,不会在3月刚放松政策后很快又实施进一步的措施。
购买股票这一选项或许会进一步表明,后危机时代常规政策早已无法发挥作用,非常规措施或许也正接近极限。
但鉴于目前一些“极度激进”的措施--例如“直升机撒钱”已在讨论范围内,基金经理认为,在通胀迄今仍远低于目标的情况下,大规模购买股票牢牢处在两家央行“不惜代价采取的措施”清单上。
批评人士指出,持有大量股票可能给央行带来过多风险,而且是危险地朝着将国内企业收归国有的方向迈进。
但太平洋投资管理公司(PIMCO)全球经济顾问方艾硕表示,欧洲央行可能会在今年稍晚开始购买股票。
“在欧洲购买股票显然会支撑市场人气提高股价,就像欧洲央行3月宣布购买公司债导致信用利差崩跌一样。”他称。
**酝酿股价上涨?**
两家央行都已大量参与固定收益市场,全球有8万亿美元负收益率(殖利率)债券,其中大多是欧元区和日本债券。欧洲央行完成当前计划时,或将持有最多25%的欧元区未偿还公债。

但这两家央行的购债计划加上超低利率,仍未能阻止欧元和日圆升值,而汇率的升高妨碍他们实现约2%的通胀目标。欧盟执委会本月将2016年通胀预测下调至0.2%。
因此进一步刺激看来是可能的,股票是比较容易操作的资产,而且如果可以把购债对借款成本产生的正面影响作为借鉴的话,股市也可能出现健康的反弹。
为尽量降低对市场的干扰,购买股票可能通过上市交易基金(ETF)进行。
据摩根大通的Nikolaos Panigirtzoglou,ETF在欧洲可购买的股票约6万亿欧元,因此流动性充裕。
**加大购买力度**
日本央行在每年价值约3万亿(兆)日圆的购买计划外,还另外购买每年3,000亿日圆(24亿美元)的ETF。
瑞士和以色列央行,以及香港金管局也一直在股市少量买进,但如今或许会被要求更加积极地买进。
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高级研究人员暨前美联储经济学家Joseph Gagnon认为,日本央行需要大胆主动的行动,而不是再度的不作为。

这可能意谓着将日股买进的比重扩大至在外流通总规模的10%,约合50万亿日圆,目前的比重约为0.5%。
他在本月稍早的博客中写道,这类举措将可“推高股价,并透过家庭财富增加和资本成本降低,来鼓励消费和投资”。
看来欧洲不会马上有这等规模的购股动作,日本或许会打先锋。
“如果日本央行在6月或7月扩大其ETF购买计划,可能会引起欧洲央行给予密切关注。”摩根大通的Panigirtzoglou表示。
购股亦将有助于支撑银行业的估值,近几个月受到偏低及负收益率和第一季惨淡交易环境的冲击,该产业估值大受影响。
此外,即使对“股市量化宽松”持怀疑态度者,也难以反驳健全而活跃的银行体系具有何等重要性。惟有良好的银行体系才能让信贷在经济中流动并推升通胀。
*需要等“几个月”观察刺激政策效果*
不过,日本央行行长黑田东彦在周三(5月11日)发表的讲话中表示,该央行需要再等待几个月以观察刺激政策对经济的影响。他补充说,如有必要,央行可能进一步采取政策宽松。

他的讲话也许暗示,日本央行可能不会很快再度放宽政策。接连三年来日本央行不断采取积极举措,试图振兴本国经济。
“我们不得不等上几个月,观察宽松政策在实体经济中的效果,”黑田东彦说。
“我们必须有一点耐心。我们将密切观察一切情况。但再强调一遍,正面的通胀趋势绝对没有改变。”
日本央行在4月会议上决定按兵不动,且市场将日圆推升至18个月高位,令怀疑者更加认为,央行政策手段出尽。
黑田对此予以反驳,称央行在必要时还可以做很多。
“我们可以在量化宽松、质化宽松、负利率这三个方面行动。”黑田称。“如果我们认为有必要,还是可以大幅放松货币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