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受国际原油走势影响,5月11日(周三)24时国内成品油零售价上调,成品油零售价“两连涨”。
今年以来,国际原油市场风起云涌。 1月13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消息,决定进一步完善成品油价格机制,设置调控上下限。调控上限为每桶130美元,下限为每桶40美元。成品油价格至此“熔断”,在国际油价一路走低的过程中,国内成品油零售价再没调整。随着原油价格反弹,这一僵局终于在4月末被打破。4月25日,发改委发出通知称,自4月26日24时起,国内汽、柴油价格(标准品,下同)每吨分别提高165元和160元,为年内成品油零售价格首次调整。

近期美元指数震荡走低,加上加拿大森林失火威胁油田生产,原油价格在多重支撑下维持在相对高位。但与此同时,美国原油库存增加,欧佩克产量接近历史最高等利空消息打压,拖累原油从高位走低。截至5月5日(周五)收盘,布伦特原油主力合约报45.78美元/桶。
尽管原油冲高回落,但仍然处于每桶40美元之上。
自今年1月13日成品油设立“熔断”机制后,国内成品油零售价遭遇6连停的局面。中石油、中石化一季报显示,勘探、生产业务出现严重亏损。其中,中石油一季度勘探与生产亏202.68亿元;而炼油和销售板块利润尚可,尤其是炼油板块,因油价走低而零售价“熔断”不再下调,成为最大“吸金池”。随着油价重新站上40美元,预计二季度中石油、中石化上游勘探与生产亏损将有所改善,而炼油板块盈利能力将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