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各执一词的“罗生门”
伊朗近日因自己的导弹研发计划与美国争执不休,而这场颇为“罗生门”的事件开端则始于一星期前。上星期,美国军方声称,伊朗于去年12月26日在霍尔木兹海峡附近试射数枚火箭弹,其中一枚落在距美国“哈里·杜鲁门”号航空母舰仅1400米处,具有“高度挑衅性”。

而在上月月中,多家西方媒体曾披露,联合国的一个专家小组已经认定,伊朗2015年10月试射一枚中程导弹的行为违反了安理会相关决议,可能招致制裁。当时就有外交人士指出,在认定伊朗违反安理会决议后,美国和欧洲国家可能会向安理会提出进一步制裁伊朗的要求。
不过,对于美国的指控,伊朗方面则是坚决否认。伊朗革命卫队发言人谢里夫表示,美国这一说法纯属“捏造”,因为在过去的一周里,伊朗海军并没有举行过任何演习。同时,谢里夫还指出,美国此次散布“虚假消息”是为了发动心理战。
美伊关系理还乱
这一次,美国并未理会伊朗的辩解。在多次指控伊朗违反联合国禁令试射弹道导弹后,奥巴马政府于去年12月30日向国会提交了一份名单,准备对伊朗、阿联酋等国家与伊导弹计划相关的12家公司和个人实施新的经济制裁。但随后,白宫又推迟了这项制裁措施。

颇值得注意的是,美伊双方关于导弹计划的这场“各有理”的争执恰处于一个敏感时期。去年7月,伊朗与美国、英国、法国、俄罗斯、中国和德国就伊核问题达成历史性协议,以暂停核计划换取西方解除经济制裁。外界预计,如果伊核协议执行顺利,西方对伊朗的制裁有望于本月初便开始解除。
事实上,美国与伊朗两国间的“恩怨”由来已久。1979年伊朗伊斯兰革命后,两国关系开始恶化,并于次年断交。此后,美国对伊朗实施遏制和孤立政策,伊朗则因此视美国为敌人,两国关系自此处于严重敌对状态。自2006年来,伊朗核问题凸显,在美国的推动下,联合国安理会开始对伊朗全面制裁。不过,在温和保守派鲁哈尼就任伊朗总统后,长期紧张的伊美关系出现一定程度缓和,甚至在去年7月,伊朗与伊核问题六国还达成了解除制裁的协议。不过这一次,面对来自美国的指责和威胁,连温和派的鲁哈尼也在重压下强烈反弹,甚至多次放出将加快导弹制造进程的言论,招招针对美国。而美国也不甘示弱,声称即使全面协议已达成,美国财政部再次施加制裁仍是合法之举。在美伊双方这一次的针锋相对之下,半年前艰难达成的伊核协议正面临前功尽弃。
福无双至祸不单行,就在美国宣布再次对伊朗“动刀”没过几天,沙特阿拉伯内政部2日说,该国司法机关当天在全国处决了47名犯有恐怖主义罪行的囚犯,其中包括什叶派教士尼米尔。事件在伊朗和伊拉克等中东什叶派国家掀起怒火,齐声谴责沙特的做法。当地时间2日晚,沙特驻伊朗大使馆遭人纵火,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今晨发表措辞强硬的声明称,沙特将为这一处决付出代价。而伊拉克的逊尼派和什叶派官员一致批评沙特此举铸成大错。
沙特“趁火打劫”宣布与伊朗断交
沙特现在或迎来政变,是由于指责沙特国王在也门、叙利亚和伊拉克的军事决定“完全计算错误”,经济上油价过去一年由每桶120美元暴跌至50美元,令国家面临财政挑战。
阿拉伯之春打破了中东平衡。最后的受益者就属沙特和伊朗,伊朗把自身影响力扩大到伊拉克。而沙特趁着中东重新洗牌的机会从以前都藏在幕后走上了台前,强化了海合会权利,再把海合会带入啊盟成为现在中东影响力最大的国家。另一边不断打击什叶派,一边不断整合逊尼派,可以说现在中东这么乱和沙特想整合阿拉伯世界是分不开的。

沙特在解决中东问题时,第一要解决就是伊朗。要把伊朗隔离起来,不让伊朗抽手干预沙特的进程。要隔离伊朗最好的办法–制裁。这点说服美国很容易,美国不买伊朗的石油,美国讨厌伊朗,一直制裁伊朗。难得是欧盟,伊朗石油最大的买家是欧盟。怎么说服欧盟一起动手制裁伊朗才是关键。为了说服欧盟,沙特增加了石油产量,把从以前产量的60%上不断增产。现在油价狂跌就是沙特不断增产造成的。沙特石油产量一直都是开采60%,剩下的40%是不动的,而这40%刚好就是伊朗全国的产量。正好抵消了制裁伊朗而造成国际原油市场的动荡。其他条件还没公布出来,但我们看到从沙特增产开始,欧盟就开始制裁伊朗。
箭在弦上已到了不得不发的局势,向前看不到希望,有俄罗斯在一天永远不可能搞定叙利亚政府。而且就算俄罗斯走了沙特能搞定叙利亚政府军?就沙特那战斗力?给胡塞武装打的满地找牙。直接把沙特的军事底裤都漏出来了。向后?直接把自己逊尼派大哥的脸丢尽了,而且已经投入那么大了。怎么舍得后退?后退了沙特再也装不起逊尼派大哥了,以后还怎么跟伊朗斗?只有一条路,拼命拥抱美国,放弃所有小心机。政变代表要后退,因为已经威胁到沙特国内政治了。继续这么搞下去还没成为阿拉伯大哥就被拉上死刑台了。

沙特外交大臣朱拜尔当地时间3日(北京时间4号凌晨6时左右)宣布,沙特与伊朗断绝外交关系,并责令伊朗外交人员48小时内从沙特境内离开。继2日沙特宣布处决什叶派激进教士Nimr在内的47名罪犯,伊朗誓言“神圣报复”后。中东地区教派冲突再次升级,国际市场震动。
受地区紧张关系加剧影响,WTI油价跳涨约3%,升至每桶38.10美元。布伦特原油也上涨超2%。
现货黄金上涨0.3%,日元兑美元盘中触及120.30,为10月来高位,标普500指数期货上涨0.3%。
新制裁仍存变数
有媒体认为,伊朗先前曾明确表示,任何新的制裁都会危及这份协议,因而如果联合国因为伊朗试射导弹施加更多制裁,必将影响伊核协议实施。而这很可能恰好中了伊朗国内强硬派一直以来的希望,此前强硬派曾多次表示希望频射导弹可以造成美伊紧张关系升级,破坏核协议。
此外,在国际社会对伊制裁逐步取消之际,奥巴马政府先是放消息酝酿对伊朗施加新制裁,随后立即表示并未存在任何制裁实施的时间表。这种“狼来了”一般的制裁威胁不仅令伊朗与西方国家关系愈加紧张,更引起美国国会的不满。
一些美国国会议员对白宫在这个问题上犹豫不决的态度展开激烈抨击,认为这将导致伊朗更大胆地采取破坏中东地区稳定的行动。他们指责,在伊朗方面提出加快开发导弹后,奥巴马政府还推迟制裁是丧失意志。批评伊核协议的共和党议员麦克·波姆皮欧直言,不执行本已决定的制裁前所未有地暴露了奥巴马的“无能”。
截至目前,白宫仍未给出任何准话。美国政府消息人士的话说:“奥巴马政府正致力于抵制伊朗的导弹计划,由美国财政部制订的新制裁计划仍在考虑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