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为上海临港工业园内一家工厂内的工人们
(友财网讯) - 受内外需不振、北方地区天气寒冷进入工业淡季等影响,中国11月官方制造业PMI跌至逾三年低点,尤其就业指数连月持续下滑反映经济增长低迷的现实。为了稳增长也即是保就业,预计政府将相机抉择调整政策力度,并加大供给侧改革。细查制造业PMI分项可以看出,中小企业下行压力加大,传统及高耗能行业下降明显,是拖累制造业PMI小幅下行的主力;而制造业多数行业仍保持回升,装备制造业回升明显,消费品和高技术行业保持活跃,大型企业经营基本稳定,制造业分化调整持续进行中。
与此同时,非制造业保持较快增长态势,互联网以及网络消费等新兴热点对服务业支撑作用越发明显。GDP中服务业占比不断扩大的趋势已经形成,其对稳定经济的作用正不断增强。
“11月疲软态势延续,经济仍在探底。目前经济仍在底部运行,企稳还要靠政策发力。”申万宏源首席宏观分析师李慧勇称。
他预计,货币政策方面,短期流动性仍面临新股发行、传统季节性因素和美联储加息的负面因素扰动,央行公开市场操作、SLF等资金投放可能会逐步适度加码,以平稳年末的资金面;财政政策方面,在收入增长放慢的同时增支压力加大,预计财政赤字率有望提高到3%左右。
摩根士丹利华鑫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章俊称,目前以拉动基建为主的稳增长政策依然只能惠及部分大型国有企业,而广大中小企业依然面临巨大的困难。
而“就业人员”指数已是连续第五个月持续下滑,就业作为滞后指标已经逐步开始反映经济增长低迷的现实,鉴于中央稳增长背后的大逻辑就是为了保就业,预计政府会密切关注就业变化,相机抉择调整政策力度。
中国国家统计局和物流与采购联合会(CFLP)周二联合公布,11月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降至49.6,创2012年8月以来最低水准,当时为49.2;12个分项指数环比皆下降,其中新出口订单、积压订单和生产预期指数降幅超过1个百分点;就业指数降至47.6,自今年5月以来持续下行。
财新/Markit同日公布11月中国制造业PMI则小幅回升至48.6,但仍是连续第九个月处在荣枯线下方;其中,就业指数已经连续25个月处在萎缩区域。
“主要原因在于冬季是中国经济活动传统淡季,投资需求和出口需求持续回落,制造业供求两端均呈现下滑趋势。”招商证券宏观分析师张一平称。
他指出,总的来看传统产业生产经营仍面临较大困难,但非制造业PMI加快表明结构转型期服务业对稳定经济作用不断增强,而且高技术制造业、消费品制造业PMI明显高于制造业总体水平,也说明供给侧改革大有可为。
国家统计局和CFLP同日并公布,11月中国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升至53.6,为四个月高点;其中,受“双十一”促销活动等影响,邮政快递和仓储配送等物流行业运行明显加快。
**制造业持续分化调整**
小企业下行压力有所加大,及传统行业和高耗能行业下降明显,是导致当前制造业小幅下行波动的主因。未来一方面要对传统增长动力进一步挖掘,优化“存量经济”,另一方面要加快培育新兴力量,发展“增量经济”。
数据显示,分企业规模看,11月大型企业PMI为51.2%,比上月上升0.2个百分点,在扩张区间呈现企稳走势;中、小型企业PMI为48.3%和44.8%,分别比上月下降0.4和1.8个百分点,继续低于临界点。
其中,小企业下行压力有所增加,临近年底小企业接单更为困难,11月小企业新订单指数下降4个百分点至41.7,为近年来最低点;生产活动也进一步收缩,生产指数下降2.2个百分点至44.8;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下降7.6个百分点。
从21个行业大类来看,11月7个大类下降,14个大类保持回升。高耗能行业PMI指数较上月下降近2个百分点,低于制造业整体水平7个百分点以上;其中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降幅分别为5.9和3.2个百分点,纺织业下降3.4个百分点,石油加工及炼焦业下降7.6个百分点。
但装备制造业PMI回升明显,连续三个月保持在50%以上,11月升幅为0.7个百分点;高技术产业、消费品行业均保持蓬勃发展势头,PMI指数高于制造业整体水平3个百分点以上。
“整体来看,当前制造业处在分化调整、优化升级阶段。传统产业加快调整,新兴产业在孕育中成长。”中国物流信息中心陈中涛评价称,“在目前阶段,宏观调控应由需求侧刺激转向供给侧改革,在原有增长机制和主导产业衰退的同时,加快培育影响面广、带动作用强的新主导产业,释放潜在供给增长潜力。”
章俊则表示,虽说中长期内中国经济转向供给侧改革是大势所趋,但短期内为了避免经济增长失速和失业率上升,三驾马车的需求端管理依然不可放松。
**非制造业保持较快增长**
在制造业回落的背景下,服务业较快发展已成为稳定经济的主要动力。金融业回升有利于年底服务业平稳运行,网络消费催生邮政快递业明显回升,基础设施建设活动亦延续较快增长态势。
从服务业角度来看,充分挖掘新的消费热点形成持续推动力,也是稳增长的重要保证。
“非制造业PMI和制造业PMI一升一降,‘新中国’和‘旧中国’有不同决定因子和未来。”九州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邓海清评价称,“一方面显示代表中国转型升级未来方向的‘新中国经济版图’向好趋势很确定,另一方面传统制造业‘旧中国经济版图’下行压力依然未能根本逆转。”
他认为,GDP中服务业占比不断扩大趋势已经形成,未来看中国经济不能停留在只看制造业的阶段。
CFLP新闻稿显示,1-11月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均值52.6,高出制造业PMI同期均值2.7个百分点;同期,邮政快递业的商务活动指数均值在60以上,较去年同期上升1.6个百分点。
与此同时,11月金融服务业的商务活动指数和新订单指数均结束回落走势,环比双双回升,其中银行业、保险业和资产市场服务业PMI环比均有明显回升。
CFLP副会长蔡进评价称,服务业继续向好,电信、互联网等新兴服务业持续活跃;“双十一”催生邮政快递业活动明显上升,网络消费仍保持较快发展趋势,成为引领消费增长的亮点,金融业活动回升也有利于经济平稳运行。
“临近年底,节日消费预期将继续拉动居民消费热情,以消费为主导的服务行业具备继续拉升基础。”他说。(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