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震荡加剧的中国股市,分析认为六大消息影响股市发展,分别是:市场建设再进一步三大交易所拟引入指数熔断机制;投资者持股超一年股息红利免征个税;两市融资余额重回万亿以下投资者风险偏好降低;深化国企改革指导意见近期将公布;上交所加强50ETF期权持仓限额管理以及宏观数据本周密集出炉8月经济在波动中企稳等。
据媒体报道,经中国证监会同意,沪、深交易所和中金所拟在保留现有个股涨跌幅制度前提下,引入指数熔断机制。三大交易所于7日晚间发布交易规则修订并公开征求意见,在基准指数、熔断阈值、熔断时间、熔断范围等方面做出详细安排。值得指出的是,我国指数熔断机制采用双向熔断,即涨跌均熔断,这更有利于抑制过度交易,控制市场波动。
现阶段引入指数熔断机制,是把稳定、修复、建设市场有机结合起来的有力举措,旨在防范市场大幅波动风险,抑制指数出现非理性的暴涨暴跌,进一步完善了我国证券市场的交易机制,维护市场秩序,保护投资者权益,推动证券市场的长期稳定健康发展。
而在逾8个月的喧嚣之后,融资融券正伴随市场走弱快速回落。两市融资余额日前回到万亿元以下,与去年12月中旬相当。据券商反映,融资余额下行主要受制于担保品净值缩水,导致投资者减少融资保持合理的杠杆水平。与此同时,单日融资买入的减少显示出市场风险偏好水平的降低。
在市场快速上行时期,两市融资余额曾在6月下旬达到顶峰的2.26万亿元,融资余额在市场流动市值中的占比达到4.5%。此后,随着市场快速下跌,融资余额于7月底减少至1.3万亿元并一度企稳,又从8月下旬起出现新一轮大规模净流出。截至9月2日,两市融资余额报9590亿元,自去年12月24日以来首次重回万亿元下方。
深化国企改革指导意见近期将公布也会带来利好,中国国务院国资委有关人士7日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已经中央审议通过,近期将对外公布。多位受访人士表示,即将出台的意见在国企分类改革、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国资管理体制、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等方面将有详细安排。其中,在股权多元化、国企重组整合、整体上市等方面将亮点频现。随着市场预期的“1+N”国企改革系列文件出台,国企改革将从政策探讨和部分试点转入全面推广与深化阶段。
为保障期权市场平稳运行,根据《上海证券交易所股票期权试点交易规则》等有关规定,上海证券交易所9月7日晚发布《关于加强上证50ETF期权持仓限额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决定自2015年9月8日起,进一步加强50ETF期权持仓限额管理,将单日买入开仓限额调整为单日开仓限额,对投资者单日买入开仓与卖出开仓实施合并限额管理。
具体标准为:投资者总持仓限额为50张的,单日开仓限额不超过100张;投资者总持仓限额为50张以上至2,500张的,单日开仓限额不超过总持仓限额的2倍;投资者总持仓限额为2,500张以上的,单日开仓限额不超过5,000张。
还有分析认为,宏观数据本周密集出炉显示8月经济在波动中企稳。8月主要宏观经济数据本周将密集出炉,周二海关总署将发布进出口数据,周四,国家统计局将公布CPI、PPI数据,周日则将发布8月投资、消费和工业增加值等数据。从目前机构预测来看,8月出口、投资、消费和工业生产等重要宏观指标都会出现改善迹象,经济在波动中企稳。
今年以来,外贸形势面临严峻考验,进出口增速一直呈现负增长态势,不过这一状况在8月份有望得以改善,尤其是出口增速有望明显好转。
尽管机构普遍预测,8月出口增速仍会是负增长,但相比7月份-8.3%的增速,8月降幅会大大收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