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证监会主席助理张育军被查
中国高层救市策略发证了变化,通过严厉打击违法违规方式稳定股市,包括限制股指期货、清理场外配资等,值得一提的是,中国采取“揪内鬼”的方式维护市场稳定,前几天的中国证监会主席张育军被调查让这轮监管层“挥刀自宫”的行为达到高潮。
友财网援引综合媒体报道,高盛集团(Goldman Sachs Group Inc.)董事长兼首席执行长劳尔德·贝兰克梵(LloydC.Blankfein)在接受采访时批评了中国对股市暴跌的处理方式。
近几个月股市大跌,中国试图培育市场信心,并且有可能试图通过让受到严格管控的人民币贬值来提振经济。
贝兰克梵在谈到中国应对前不久股市困境一事时用了极不客气的言辞。他说,中国在市场方面没有太多经验。他指出,一些决定做得很草率,很笨拙。
报道称,在采访中,贝兰克梵似乎一反常态的不再像过去一般那么乐观。
贝兰克梵说,中国经济面临一些前所未有的十分严峻的执行问题。中国应推动资本市场现代化,建立自己的机构投资者。但他也说,这的确很难。
但社科院教授刘煜辉撰写文章认为,在这次股灾中,中国并没有输掉牌局。
他认为,一把好牌打烂,这是大家都知道的结果。但这只意味着你输掉了这一轮,但整个牌局还在,新的牌已经发到手里,第二轮怎么打?
牌局是什么? 债务通缩下的“再通胀”政策状态。全球都一样,但中美日欧进程节奏不一样。通过QE所赢取的时间内,如果不能成功地把资产端变硬,也就是找不到新驱动,找不到创造财富的主体和空间,就可能会落入“QE陷阱”。现在看DM(发达市场)进入这个陷阱的概率蛮高。超低利率下产生的全球失衡损害了生产性增长,摧毁了昔日繁荣重现的可能。生产率有长期走弱的趋势。全球资本找不到投资和突破的新方向,IT进入了后摩尔时代,互联网渗透率开始变慢,且下降明显,全球技术进步缺乏杀手级应用。
但从全球来看中国,这个格局并不悲观。DM是经济、社会发展达到很高水平后,所面临的技术和自然增长的瓶颈(人口老龄化和杀手级技术的突破)。而当下中国增长的困境更多来自内部利益结构的严重扭曲,中国改善空间来自利益结构的重构。这种调整不意味着经济增长速度的高低,而在于效率的改善,专业一点的描述是,要素报酬结构的变化,传统要素对增长的贡献比例大幅下降,而劳力资本、知识资本对增长的贡献比例显著上升。通俗一点还是那些事,节制资本,(知识)产权保护,把利益、空间、机会让出来一些,让民资投资,让中产能稳定、安心地成长,让富人不移民。
官方老讲的“历史机遇期”也并非全是空话套话。 当下经济结构转型、金融体制改革(间融向直融转)以及货币的国际化,三大战略在同一个时空形成叠加,赋予了中国历史性的机遇,把握住了接下来5年,2020年你再看全球格局。
中国资产重配的基础逻辑始终在,不那么严谨的分,无非五块:商品物价、楼市土地、稳经济的政府项目对接的刚兑性质债务工具、权益市场、加一个私人资本投实业。
这牌局最终能打成的关键是私人资本要投实业。我们已经玩了好几年了,应该清楚了,你如果不带私人资本玩,最终就会打出一把又一把的“错局”,直至陷入“危局”。之前的影子银行和当下的股灾,都是同一个逻辑。
只是股灾发生后,大量从股市逃离的资金重新进入了资产重配,牌局又回到了一轮发牌状态。银行的资产荒再次升级,流动性过剩推动了信用风险低估。
所以说,中国的货币堰塞湖就是(高收益)资产荒与泡沫化并存。
因此,牌局依然在,当下利率期限的陡峭化、极低的信用溢价和反应经济硬着陆预期的股灾,这三者同时出现,一定存在某种程度的定价错误。逻辑上不太可能持续,也许改变就在不远的将来。解决方法则是,回到产业资本与资本市场的高度融合的轨道,这局牌才能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