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财网讯】-人民币贬值幅度温和可控,不必太在意“破7”
1、2022年以来,非美货币,包括人民币,均经历了不同程度的贬值。如今,人民币汇率破7,您怎么理解这一轮人民币贬值的原因、后续走势、以及“7”这一关键点位?
张文魁:今年以来,随着美联储激进加息政策的推出,几乎所有的其他货币对美元都出现了贬值,人民币也不例外。所以对美国货币政策的外溢效应不能轻视。由于美国处在加息通道中,而中国近期的货币政策操作还有点降息的味道,美元指数下一步可能还将继续走强。所以,人民币贬到7以下也一点都不奇怪。相对于日元、欧元、英镑等其他国家的货币,人民币的贬值幅度依然是温和的。
但今年人民币贬值幅度仍将在可控范围内,为什么?主要还是我国实体经济的出口部门有着较强韧性,这是我国值得骄傲之处。
今年前7个月按人民币计价的出口增速达到14.7%,贸易顺差同比扩大了62.1%。而内需呢?前7个月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下降了0.2%,与出口强劲增长形成了鲜明对比。经常性账户是强健的,从而支撑了本币币值和经济大盘的稳定。尽管8月份出口有些不如预期,往后看,我认为未来几个月的出口依然会保持一个较高的增速,所以经常性帐户应该依然会维持比较强健的水平。
再加上中国的外汇储备规模总体比较稳定,因此,人民币大幅度贬值是不会出现的。至于7这一点位,不能把7看作一个“马奇诺防线”,好像这个防线一旦破了,就意味着全面溃败。不能这么理解,7只是一个数字,所以没关系,仍然可控。
·中国货币政策空间并不大,不可小看通胀压力
2、关于降息对人民币汇率的影响。根据传统经典理论,一国的利率降低会导致该国的汇率贬值。但是另一方面,降息可能是符合中国当前经济形势的。那么面对利率和汇率政策上的两难,中国应该如何选?
张文魁:这才是难以操作的一个实际问题。美元加息导致人民币贬值的问题是可控的,但是我认为下一步中国的货币政策空间其实没有很多人说的那么大。虽然从过去两年应对疫情的方式来看,中国货币放水的程度远不如美国、欧洲那么大,看起来货币政策是有空间的。但是因为其他经济体已经大部分进入了加息通道,所以中国的利率空间、后续的降息空间就很小了。
我个人觉得,中国降准的空间可能比降息的空间更大。但是在企业部门没有资金需求的情况下,降准的效果未必很大。这就是我们的政策空间不像很多人分析的那么大的原因。我们在货币方面能否发力,或者发力是否能够见效,会不会有力的一拳打在棉花上,要考虑这个问题。
3、关于通胀。8月CPI与PPI环比双双下降,意味着通缩迹象出现吗?在全球大通胀的背景下,中国却出现通缩迹象,怎么理解这一现象?
张文魁:只能说,相对于美国、欧洲等国的高通胀现状而言,我们的物价依然相对平稳。但我认为,目前要说通缩还为时过早,我们依然不能小看通胀的压力。我们把8月份2.5%的CPI涨幅与前7个月社消零售0.2%的下滑联系起来看,这个通胀水平并不低。在消费这么疲软的情况下,物价还上涨超过2%,这是不可掉以轻心的。如果疫情管控放松一些,消费再恢复一些,需求更旺盛一些,物价会不会进一步上涨?这个很难说。
·无需对房地产过度悲观,将回归正常发展轨道
4、过去十年,房地产一直是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但自去年三季度以来连续下行,到今年二季度已成为负贡献。即使放宽政策不断推出,改善效果似乎也并不明显。房地产的复苏明显低于预期,究竟是疫情反复、消费萎缩、以及三道红线政策等多重压力之下的短期反映,还是房地产已经进入了一个长期下行周期?
张文魁:房地产及相关产业对我国经济影响之大超过了许多人的想象。房地产及城市化投资,又与地方上的土地财政密切联系在一起,所以波及效应非常大。但是,肯定不能像过去那样依赖房地产,甚至把房地产作为短期的刺激工具。
为了短期的稳经济和缓解地方政府财政压力来刺激房地产,我是反对的,那是饮鸩止渴。另一方面,房地产政策做一些调整也是有必要的,过度的行政干预反而加大了房地产的波动性。
今年房地产市场很是低迷,这并不奇怪,因为这属于高位上的滞后回调,就是说,前年和去年各行各业受疫情影响那么大,但房地产调整是不够的。看一下2020年,宏观经济增速很低,但房地产投资仍然增长了7.0%,所以滞后回调是市场的理性选择。相信经过一段时间的自我调整,房地产会回归正常发展轨道,所以也不必因为目前房地产销售和投资大幅度下滑而过度悲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