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财网外汇资讯】-蚂蚁集团350亿美元IPO最后时刻被叫停,市场清晰地看到中国加强监管金融科技行业的决心。网络金融科技巨头的小微贷款业务,未来可能面临与持牌金融机构回到同一监管起跑线上展开竞争。而以招商银行为代表的零售业务占优的商业银行,可能成为此番剧变的受益者。
招商银行上周在香港和深圳股价分别上涨13.9%和6.7%,成为MSCI中国金融指数和沪深300银行指数中当周涨幅最高的银行股。其他中资银行股也大多录得上涨,蚂蚁概念股同期则多数下跌,蚂蚁股东阿里巴巴在香港当周下跌3.8%。
近年来,包括蚂蚁在内,大型互联网公司利用旗下小贷公司在中国消费信贷市场抢占了不少份额,通过为低收入和年轻客户群体提供更便捷的信贷服务赚取丰厚利润。中国银保监会和央行等部门本月初发布《网络小额贷款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以遏制逾200家网络小贷机构过去几年资产规模快速攀升和杠杆不断放大的风险。
“金融科技行业监管的加强总体上有利于持牌金融机构,尤其是头部零售型银行。”天风证券首席银行业分析师廖志明表示,部分资质不错的客户如果后续无法从花呗和借呗获得以往更便捷的信贷服务,则会回流至传统银行。
*“零售之王”*
总部位于深圳的招商银行是中国最大的信用卡发卡银行之一,截至9月末,该行拥有零售客户数1.55亿户。今年前三季,零售金融业务为该行贡献58%的营业收入,也使招行在业内以“零售之王”著称。
按照新规,经营网络小贷的小贷公司开展助贷或联合贷款业务,其自身出资比例不低于30%,远高于目前2%的要求。同时,对自然人的单户网络小额贷款余额原则上不得超过人民币30万元,且不得超过其最近3年年均收入的三分之一。
这意味着蚂蚁未来开展小微贷款业务所需筹集的自有资金规模大幅增加,而商业银行由于巴塞尔协议下对于资本充足率的要求,本身已拥有雄厚的资本金。
蚂蚁集团此前的招股说明书显示,截至6月底的12个月期间,约5亿用户通过蚂蚁旗下的花呗和借呗产品获得了消费信贷,截至6月末平台促成的消费信贷余额逾1.7万亿元,小微信贷余额为4217亿元。微贷科技平台已经成为营业收入的最大来源。
野村证券分析师Tang Shengbo表示,网络小贷业务的准入门槛上升,预计2019年至2023年行业贷款余额增长将从之前的28%放缓至每年17%。
招行港股目前的预期市盈率约10倍,远超在香港上市多数中资银行股。多年来在零售金融领域深耕,降低了中国经济放缓对招行经营业绩的影响。相比之下,蚂蚁集团IPO定价的市盈率达48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