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财网外汇资讯】-对于银行家而言,蚂蚁集团首次公开募股本是一个奖金增加的大好机会,可以挥金如土地买车、买船甚至度假屋。但眼下,希望他们没有提前预支。
花旗集团和摩根大通等公司的交易撮合人本可以因经办IPO交易的香港部分而尽享预估近4亿美元的费用池,但在原定上市亮相前不久,香港和上海的IPO交易被陡然叫停,留下的只有黯然神伤。了解该交易的高管表示,他们感到震惊,并试图弄清楚未来会发生什么。
在幕后,全球金融专业人士对蚂蚁集团和中国监管机构之间的意外变局以及在银行和投资公司内部引发的混乱感到惊讶。有些人担心收入受到威胁。好在这种前所未有的急转直下的剧情,不太可能在承销股票方面产生更广泛的问题。
“交易并不是由于需求不足或市场问题而推迟,而是因为内部和监管方面的担忧而搁置。”Class V Group执行合伙人Lise Buyer称。该机构为公司首次公开募股提供建议。“对国内IPO市场的影响微乎其微。”
一位高级银行家(其所在公司参与了这宗交易)表示,当得知暂停IPO决定的消息时他感到不知所措。这位要求匿名的银行家说,他不知道要花多长时间才能解决这个混乱局面,并且可能需要几天的时间才能评估对投资者利益的影响。
与此同时,原打算购买蚂蚁新股的机构投资者表示,与银行家接触后只获得没有提供任何有用信息的法律回应。一些银行家甚至对其他问题的相关询问采取回避态度。
牵头经办此次发行的四家银行原本可能会从中受益最多。花旗集团、摩根大通、摩根士丹利和中金公司是这宗香港首次公开募股交易的保荐人,他们负责与交易所联络并保证发行文件的准确性。
保荐人在IPO交易中获得大头服务费和额外费用--无论交易成功与否,保荐人通常都会收取这部分费用。除了这些费用外,还有吸引投资者认购所产生的收益。
*“没有付款义务”*
蚂蚁集团没有公开披露拟开展的上海IPO部分的服务费。但该公司在香港上市文件中表示,将向银行最高支付融资额的1%,如果行使超额配售权,则可能高达198亿美元。
虽然这低于香港IPO交易的平均服务费,但这项交易的规模本身足以确保蚂蚁集团上市能让银行发一笔大财。此外,承销商还会对其处理的认购收取1%的手续费。
瑞信和建银国际在蚂蚁集团香港上市交易中也承担了重要角色,与花旗、摩根大通、摩根士丹利和中金公司一道担任全球联席协调人。包括巴克莱、法国巴黎银行、德意志银行、高盛在内的其他18家银行及众多本地公司则在此次交易中担当了更初级的角色。
虽然不清楚承销商们目前将收到多少酬劳,但在交易重启前,除了相应的开支获得补偿外他们可能拿不到更多钱。
“一般而言,除非交易完成,否则公司没有义务向这些银行付费。市场惯例就是这样的。” Buyer称。“他们郁闷吗?肯定的。但是不是揭不开锅了?绝对没有。”
就目前来说,银行家们将专注于挽救这桩交易,并维持投资者的兴趣。
在第一次尝试中,需求不成问题:这一两地上市计划吸引到了至少3万亿美元的散户认购。上海IPO面向散户发行部分获得了逾870倍超额认购。
“但是人气肯定受到了伤害。” AllianceBernstein分析师Kevin Kwek在写给客户的一份报告中称。“这对于尚未考虑到监管风险的投资者来说是一次警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