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月19日在北京拍到的中国人民银行资料图片。
中国央行日前召开分支行行长座谈会,北京大学经济研究所对此发布解读报告称,央行货币政策立场将保持中性,维稳实体经济依然是央行关注的重点;PSL、SLO等新型货币政策工具或将成为央行实施定向调控的主要方式,未来“降息”、“降准”动向取决于实体经济的走势。
报告称,央行或将继续调控股票市场运行状况,注重防止股价急剧下跌对金融市场的负面预期形成的系统性风险;未来股票市场迅速大幅下跌的概率降低,政策拉高股市的局面也很难再现,改革牛、政策牛不会再现。
报告并称,加速资本金融账户开放进程预示央行将继续维持人民币币值稳定,并无低估人民币来刺激外需的意愿。为了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央行将防止汇率大幅贬值。
**以下是报告对于本次会议的点评**
央行货币政策立场保持中性,维稳实体经济依然是央行关注的重点。新型货币政策工具(如PSL、SLO)可能将成为央行实施定向调控的主要方式,未来“降息”、“降准”动向取决于实体经济的走势。
央行力求维持“中性”的货币环境,并无大幅扩张流动性的意愿,全面宽松的概率微小。维稳实体经济仍然货币政策的首要目标,定向“降准”或使用MLF、PSL操作或将成为央行缓解经济下行和通缩压力的首选工具。如果“适度微调”方式效果不佳,不排除普降准备金率和基准利率的可能。
央行或将继续调控股票市场运行状况,注重防止股价急剧下跌对金融市场的负面预期形成的系统性风险,未来股票市场迅速大幅下跌的概率降低,政策拉高股市的局面也很难再现。
前期股票市场急速大幅下跌对金融市场带来了恐慌,增加了市场对产生货币危机、债务危机甚至是银行危机的担心。这种对金融市场忧虑下产生的悲观预期对中国宏观经济企稳产生非常不利的影响,可能会加剧有效需求低迷和资本外流,施压放缓的中国经济。
本次会议提出“稳定金融市场预期”反映出央行担心股票市场动荡对宏观经济运行的负面冲击。未来对股票市场系统性风险的控制将成为央行的主要关注点。央行控制系统性风险的态度可能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防止股价急剧下跌,二是央行对股市的立场或将发生转变,为了防止股票市场泡沫,股市将难现前期的“改革牛”、“政策牛”。
加速资本金融账户开放进程预示央行将继续维持人民币币值稳定,并无低估人民币来刺激外需的意愿。为了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央行将防止汇率大幅贬值。尽管人民币汇率适度贬值的汇率政策有利于实体经济的复苏,但是推进资本金融账户开放促使人民币汇率“坚挺”成为必然的要求。
在当前国内需求低迷的背景下,央行提出“人民币跨境使用进一步扩大,积极推进金融市场发展和对外开放”,反映出央行更偏好于“坚挺”的人民币。同时防止人民币汇率大幅度贬值也将成为央行防范金融市场系统性风险的重要手段。
中国央行此前召开分支行行长座谈会称,将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的思路和方式,更加注重松紧适度,保持适度流动性。(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