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缘水打卡获得20积分
  • 缘水打卡获得10积分
  • 孙建发打卡获得20积分
  • 张尧浠 打卡获得20积分
  • 张尧浠 打卡获得10积分
  • 张尧浠 打卡获得15积分
  • 闫瑞祥打卡获得20积分
  • 张尧浠 打卡获得15积分
  • 张尧浠 打卡获得10积分
  • PrismNET打卡获得20积分
  • 闫瑞祥打卡获得10积分
  • 温莎打卡获得10积分
  • 何小冰打卡获得10积分
  • 闫瑞祥打卡获得10积分
  • 闫瑞祥打卡获得20积分
  • 闫瑞祥打卡获得20积分
  • 闫瑞祥打卡获得10积分
  • 何小冰打卡获得15积分
  • 何小冰打卡获得20积分
  • 李廉洋打卡获得10积分
  • 闫瑞祥打卡获得15积分
  • 闫瑞祥打卡获得15积分
  • 张尧浠 打卡获得10积分
  • 冯喜运打卡获得10积分
  • 闫瑞祥打卡获得10积分
  • 张尧浠 打卡获得15积分
  • 闫瑞祥打卡获得15积分
  • 肖胜风打卡获得10积分
  • 张尧浠 打卡获得20积分
  • 闫瑞祥打卡获得20积分
我要打卡

华尔街关于谁在市场危机中抛售的智慧被揭穿
  利迪亚 2023-12-06 10:39:20 28203
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Columbia Business School)和欧洲央行的一个学者团队发现,最容易出现“挤兑”——在市场承压之际疯狂抛售——的投资者类型是基金行业本身。

【友财网讯】-当危机来袭时,谁最有可能抛弃共同基金?如果你认为这是反复无常的散户投资者或急需现金的企业,最新研究表明,你错了。


华尔街关于谁在市场危机中抛售的智慧被揭穿


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Columbia Business School)和欧洲央行的一个学者团队发现,最容易出现“挤兑”——在市场承压之际疯狂抛售——的投资者类型是基金行业本身。他们分析了2020年新冠疫情引发的动荡期间欧元区基金的交易动态,并发现其他基金持有更多的股票类别的资金流出大幅增加。


上个月发表的调查结果对各类投资者都具有重要意义。他们认为,在动荡时期,基金大量持有的投资组合中的任何资产都更有可能出现资金外流,从而遭受大幅下跌。


哥伦比亚大学的诺尔文·阿莱尔(Nolwenn Allaire)、欧洲央行的乔纳斯·布雷肯菲尔德(Johannes Breckenfelder)和玛丽·霍洛娃(Marie Hoerova)在他们的工作报告《基金脆弱性:投资者基础的作用》中写道:“正是共同基金的开放式性质,加上它们的交叉持股结构,使得最初的基金流出扩大并引发基金份额的广泛赎回。”


三人将债券和股票共同基金按所有权进行分割。他们发现,被其他基金持有超过25%的债券基金的某一股票类别的资金流出比同一产品的不同股票类别的资金流出高出6个百分点。研究人员表示,股票基金的情况与此类似,尽管总体上资金流出规模要小得多。


在某种程度上,结果是直观的。如果一只共同基金受到大规模赎回的打击,它通常不得不抛售以应对赎回——如果其持有的相当大一部分是其他基金,那么它很有可能会抛售这些基金。但这些发现也与通常的说法不符,即恐慌的业余投资者或急需现金的公司会导致资金外流。


从这项新研究的角度来看,这些投资者可能引发了最初的撤资,但正是持有其他基金的基金放大了这种效应。


这些发现与美联储理事会经济学家西蒙·格莱斯纳(Simon glosner)和三位学者早些时候发表的一项研究的结论相吻合,他们研究了美国股市在新冠疫情危机中的表现。他们表明,机构持股比例较高的股票表现更差,认为金融公司抛售股票是为了同时满足赎回需求和降低其投资组合的风险。作者表示,另一方面,“至少有一些”散户交易者提供了流动性。


但这场辩论远未明确。来自美国和中国的一组学者在2021年发表的一篇论文显示,在同一行业内多家公司持有大量股份的资产管理公司,可以抑制未来股价崩盘的风险。根据这项研究,该行业的信息优势使其不太容易根据错误信号进行抛售。


阿莱尔、布雷肯菲尔德和霍洛娃的论文进一步证明,散户投资者受到了不公平的中伤。他们发现,家庭持股比例超过25%的基金类股票的资金流出明显减少。作者认为,这种差异并非由散户交易者和机构投资者之间的“投资者成熟度差距”造成的,因为保险公司大量持有的股票类别也显示出较低的资金流出。


“对这些资金外流的一个常见解释是,消费者和需要流动性的公司集体‘抢购现金’。”阿莱尔、布雷肯菲尔德和霍洛娃在谈到疫情开始时的恐慌性抛售时写道,“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在持有共同基金股票的不同投资者中,最容易出现挤兑的投资者类型是基金行业本身。”


【版权申明】友财网部分内容及图文转载于网络,仅供学习、参考、介绍及报道时事新闻所用。友财网不拥有版权,版权归版权持有人所有,如有版权方请联系我们删除!
字数:0
我来叨两句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