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财网讯】-中国房地产市场正面临一场深度调整,企业们“捂住钱夹”抵御冲击,居民们“买房情结”减退;“预期弱”似乎是提振当前地产市场甚至是整体经济的最大难题,接受路透调查的分析机构亦进一步下调今年房价和成交量降幅预期。
在多数分析人士看来,政策虽密集发布、但还不够,地产市场目前只是逃过了“死亡线”;后续需更加关注决策层将如何创造更为宽松的金融环境,缓释房企现金流和债务压力。若政策有效推行,明年上半年有望企稳回升。
路透访问逾10家机构的预估中值显示,今年全年中国新建住宅均价同比下降1.4%,弱于三个月前路透季度调查的预估中值(持平);2023上半年房价则将上涨2.0%。今年全年和2023年上半年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降幅分别为24.5%和15%,前者弱于三个月前调查中值的降10%。
“(现有政策)效果有限,房地产稳定基金着眼于保交楼,不进入房企,民营企业发债全额担保受益公司数量有限。”华泰证券地产首席分析师陈慎认为,后续需要关注更多稳定房企信用政策,比如国企入股等。
“政策救助力度可能仍然不够,”华宝信托宏观分析师聂文表示,销售低迷的城市限购可能进一步放开,力促部分民企尽快出清,避免形成全行业“三角债”问题。
他并指出,商品房销售面积自2017年连续五年在17亿平方米以上,未来可能会寻找新的成交“平台区”,今年料成交15亿平方米。预计今年年底迎来市场拐点,到时取决于经济修复和疫情控制情况。
中国房地产市场最近几个月仍一直在“探底”,并经历了业主和供应商的集体“停贷”、部分民营房企现金流不支且违约等诸多意外事件。政策的支持力度因此逐渐加码,包括最高层表态从“因城施策”转变到“一城一策”、成立地产基金到保交楼专项借款、“国家队”为优秀民企发债做背书等等。
为提振需求,央行8月将与按揭贷款利率挂钩的五年期LPR(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大幅调降15基点(bp)至4.30%,为今年以来第三次下调,合计降幅达35bp。也因此,居民购买首套房贷利率下限降至4.1%,处于历史低位,二套房贷利率下限降至4.9%。
“心理作用大于实际效用,(LPR)降息不是第一次,每次效用会递减。”上海中原地产市场分析师卢文曦说。
而房企公布的半年报亦多数“愁云笼罩”,高管们深知行业将经历一段时间“黎明前的至暗”,以实际行动瘦身健体、现金为王。
*12年的工资才能买上一套房?*
分析人士还认为,中国房价处于相对偏高的水平,可能至少下降10%才相对公允。植信投资研究院资深研究员马泓指出,通常国际上认为房价收入比在4-6是比较合理的区间,但他测算显示中国房价收入比为8.8。
如果1到10的范围内打分,1代表非常便宜,5代表价格差不多,10代表非常昂贵,马泓认为对当前中国房价水平的最佳描述是8分;同策研究院研究总监宋红卫则认为,城市分化严重,核心城市尤其是一线城市基本在10左右,而大部分的三四线城市在5左右。
诸葛找房数据研究中心首席分析师王小嫱提供数据称,今年上半年重点100城平均房价收入比12,也就意味着居民需要积攒12年的工资才能买上一套房,前提是这12年工资全部用于购房,抛去生活成本,预计需要18-20年。
“按照合理区间的比重,目前的房价还需下降50%才能处于合理区间。”她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