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财网讯】-2015年,一篇题为《别让李嘉诚跑了》的文章在网上一经发布,很快就引起了巨大的舆论反响,一时间,人们纷纷对李嘉诚西进欧洲的举动表示不满,结合当时的时间背景,他对中国经济的不看好也显而易见。
与此同时,被推上风口浪尖的还有玻璃大王曹德旺,对于网上热火朝天的评论,一向温和的曹德旺却罕见发起了脾气:“别拿李嘉诚和我比,我不为钱,我赚得钱捐了八九十亿给中国,为什么拿我和他比?我是实业家,对那些为了钱的人不屑一顾!”。
作为一位富可敌国的商人,为何偏偏“容”不下一位年过9旬的同行?深究原因,还要从李嘉诚前些年大举投资英国说起。
“房企大亨”李嘉诚的大名远传国内外,许多欧洲国家都欢迎他前去投资,而在几个发达国家中,李老唯独对英国情有独钟。
2012年底,扩展英国市场的决心就此扎根于他内心,他开始大规模的出售内地的资产,而后将重心转投于英国市场。据不完全统计,从铁路、零售到通讯行业都有他的手笔,总投资约4000亿,近乎买下了大半个英国,毫不夸张的说,大半个英国的国民都在李嘉诚手底下打工。
而他为英国国民提供的数百万就业机会,也让英国女王对他印象深刻,连续2次授予他英国贵族爵位,据悉在近一个世纪里,获得过英国政府颁发的外国人屈指可数,而李嘉诚能获得两个爵位,从某种意义上讲也相当于是英国的贵族。
商人之所以是商人,正是有着常人难以企及的嗅觉及眼光,随着英国的脱欧和疫情影响也让他看清了市场局势,做出了退出英国市场,重返大陆的选择。
可面对这样一尊“财神”,英国又岂会轻易放走?据知情人士透露,李与英国的僵持状态足足维持了1年,此后英方才同意李嘉诚撤资,而他不仅带走了所套现的千亿资金,还带走了一种能维持自身健康的“科技产物”。
转变投资方向
众所周知,年过9旬的李嘉诚对自身健康一直尤为重视,不仅花费156万购买一颗救命药,还豪掷2亿投资北美某生科研究所,而这与英国市场也有着一定关系。
原来早在2017年,李嘉诚就经由国外的私人关系接触到了一种风靡欧美富豪圈的人体内源物“Wright”,由于刚刚走出实验室,所以英、美富豪圈便成了此物质的首批受试者。也因产量有限,因此原料成本也被炒到156万一克的天价,但这对李嘉诚来说仅仅只是个数字,很快他便获取到该类物质并亲身尝试。
“感觉我的身体回到了20岁!”服用该物质后的李嘉诚不仅对其大肆赞叹,在公开场合亮相时的状态也都很好,而国外一些生科机构认为,“Wright”物质对拉长端粒、线粒体的赋能方面有着正向作用,因此能达到放缓自身机能老化的效果。
外在观感的改变也让李老高调将其纳入旗下的和黄医药,或是该物质的注入,2021年和黄医药也成功在港交所上市。而投资一向敏锐的李嘉诚此举也受到了业内各大资本的追捧,“信诚哥,得永生”也成为了他们的投资方向,资本家和生科企纷纷入局,“Wright”物质也随着技术的迭代和更新实现了“平民化”,如今在京-D、天-M等渠道也变得寻常可见,大众纷纷赞李嘉诚为“救世主”,正是他敏锐的眼光,才让人为保鲜变得如此容易。
但其实说到底,资本家都是为了自身利益,纵横商海多年的曹德旺一眼就看破,并表达了自己的看法:“我看不起他”。
曹德旺:“我看不起他”
作为商人赚钱虽是人之常情,但也不能忘了“根”和“本”,李嘉诚虽然在商海上取得巨大成功,但他屡屡抛售国内资产的做法,也让不少国人对他嗤之以鼻。
一点在于名利双收时不仅没有回报社会反而投资外国,另一点在于囤积的大量中国土地而后又再次转手导致土地利用率下降,影响中国经济发展。这些普通人都能看得出来,更别说实业家曹德旺。
针对李嘉诚先前看空中国的行为,曹德旺认为他太过看重利益,心中没有家国情怀,但那些视“诚哥”为先锋的网友就不买账了,列举出李嘉诚一生对慈善事业所做出的巨大贡献,不仅捐资建校,累计所有捐助款项已达上千亿,而且几乎在国内有重大事件发生时,对国家的帮助也是走在前列。
都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如今他再次看好中国市场,又将国籍改成中国籍,但在多数人眼里,他只是一个趋利附势的“小丑”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