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财网外汇资讯】-自2021年亚太地区的IPO首日表现强劲以来,它们的命运出现了急剧逆转。
排在首位的是中国短视频公司、Tiktok的竞争对手快手,该公司在2月份上市时的价格较发行价上涨了一倍以上。根据晨星公司(Morningstar)的数据,在今年全球交易规模最大的5宗IPO中,它是唯一一家在亚洲上市的公司。
然而,截至周三香港股市收盘,该股较首日收盘低77%。
此外,印尼电子商务公司Bukalapak的股价在首日交易中上涨近25%后也大幅下挫。截至周三收盘,该股目前较上述水平低57%。
京东物流是另一只在首日上涨后大幅下跌的中国股票,该公司在IPO中筹资逾30亿美元。根据周三收盘价计算,该股较其首日收盘价低36%。
这些下跌发生在一系列问题之后,其中包括中国对科技行业的持续监管,导致阿里巴巴和美团等巨头被处以巨额罚款。
美国国债收益率也有所上升,因为美联储方面表示,它将很快开始货币政策正常化。在这种情况下,投资者倾向于回避科技等行业的股票。
这些股票可能会受到利率上升的影响,这会影响公司为增长提供资金的能力,并降低未来现金流的价值。
最近几周,快速传播的奥密克戎(omicron)新冠病毒变体也进一步打压了投资者情绪,抑制了风险偏好,人们对这种新病毒的潜在经济影响仍存在疑问。
*并非亚洲独有*
当然,IPO后糟糕的表现并非亚洲地区独有。
Pitchbook的詹姆斯·索恩(James Thorne)和乔丹·卢比奥(Jordan Rubio)在12月的一份报告中指出,2021年全球其他地区上市的公司都取得了巨大成功,但自上市以来,这些公司的股价也大幅下跌。
其中一个例子就是中国打车公司滴滴,该公司本月初宣布将在上市不到6个月后从纽约证券交易所退市,该公司计划在香港上市。
他们表示,Robinhood和韩国Coupang等在美上市的大型IPO公司也“失去了大量价值”。
“这种低迷的表现导致IPO市场降温,导致一些新上市公司推迟或缩减IPO计划。当一切尘埃落定时,2021年可能是IPO市场的一个高点,未来几年可能都无法与之匹敌。”索恩和卢比奥说。
纽约大学的阿斯瓦特·达莫达兰(Aswath Damodaran)本月早些时候告诉CNBC, IPO后的大跌可能是由于一些投资者买入了“大市场错觉”。
这位纽约大学斯特恩商学院(NYU 's Stern School of Business)的金融学教授解释说,这些投资者“没有做功课”,比如研究这些公司的商业模式,通常在发布第一份收益报告时,现实就会显现出来。
“这是一个有点令人不安的信号,但我不认为它本身是一个危险信号。我认为,这更多地表明,你所看到的上市公司中,有许多营收微薄,亏损巨大,但潜力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