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财网外汇资讯】-今年来千亿规模中资房企接二连三的爆雷,也并未影响中国政府调控楼市的决心,房地产行业面临前所未有严峻考验之时,地产债正遭遇猛烈抛售,收益率超过10%的中资房地产债的数量已激增至历史高位。
彭博汇总的2016年以来数据显示,截至8月16日,境内外不含城投的中资房地产债券中,二级市场买价到期收益率在10%以上的债券存续规模约1000亿美元,而以只数计则有266只,数量是去年末的2.3倍。
市场人士指出,年迄今中国无风险利率出现明显回落,但房地产债券收益率却逆势而上,主因监管政策不断围堵下,地产行业进入下行周期,目前行业风险仍在不断释放中,可能还没到随便捡便宜的时候。
“虽然高收益地产债标的很多,但多数性价比并不高。”专注于高收益债投资的深高投资首席投资官李凯表示。“核心是目前行业还远没有到底部,明年比今年的信用风险压力可能还要大,行业困难期至少是三年左右。”
标普全球评级企业评级资深董事叶翱行也在电话采访中称,中国房地产行业违约率升高的情况会维持一段时间,因整个行业的融资环境收紧,违约事件冲击下投资者敏感度提升,流动性弱的公司会面临更多质疑,其再融资和资产处置难度会加大。
在中国推出旨在约束房企债务扩张的“三条红线”后,房地产公司融资端受重创,叠加疫情等因素影响,今年中国企业境内外违约规模中大概三分之一来自地产发行人,华夏幸福、协信远创、泛海、蓝光发展等多家知名开发商都出现了债券实质违约,负债累累的中国恒大也仍未脱离困境。
中国政府对楼市调控仍在多方位推进,如近期上海、北京、杭州等城市均升级了调控措施,住宅类房地产私募基金据悉也暂停了备案。政策围追堵截下,房企过去主要依靠债务驱动扩张的模式将难以为继。
二级市场债券收益率飙高将增加企业再融资难度,在当前投资者普遍规避地产债的大环境下,房企面临的偿付挑战不言而喻。据彭博数据,前述收益率超过10%的地产债中,2021年剩余时间的到期量在76亿美元左右,2022年将迎来近335亿美元的到期高峰;而这些债券当前的收益率中值约17%,较此前多年不超过14%的水平大幅抬升。
Natixis常驻香港的高级经济学家Gary Ng称,中国债券发行人整体面临信用分化,房地产行业的政策风险则是“伤口上撒盐”,对很多民营地产商来说,现在是要在流动性收紧的情况下去杠杆,这让基本面弱的企业更易发生资金链断裂,目前的状况虽然不太可能会触发多米诺骨牌效应,但仍需要精挑细选投资标的。
深高投资的李凯也表示,不会全面看好或者贸然下手,会去精挑一些久期比较短、确定性相对强的地产债。
“作为投资者,谁也不想踩中下一个‘黑天鹅’。”Gary Ng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