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财网外汇资讯】-中国从新冠疫情中复苏的速度相对较快,这促使一些机构将其对中国经济规模超过美国的预测时间提前。但这样做可能是搞错了问题,真正要思考的是,如果中国真的成为了全球经济规模最大的国家,可能难以长久保持在这个位置上。
投资银行野村(Nomura)的研究人员最近提出,如果人民币进一步升值,并保持在1美元兑人民币6元左右的水平,那么到2026年美国经济规模将被中国超越。
这一估算是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预估2025年中国名义GDP增长7.9%的基础上对未来做出的进一步推断,并且还有一个假设条件是美国经济增速将永久低于疫情前的水平。
无论是现实发展,还是汇率的持续升值,都是不确定的。但即使抛开美国那方面的发展情况不看,国内人口结构和生产率趋势也会使中国越来越难以维持疫情前的增速。
即便中国生育率趋势能很快得到改善,到2030年代末,中国20-65岁的人口数量也将缩减10%。根据联合国的预测,在2035年到2040年间的某个时候,中国的老年人口抚养比(即65岁以上的老年人与劳动年龄人口的比例)将超过美国的抚养比率。
促成经济增长的因素包括劳动力、资本和难以捉摸的全要素生产率。如上所述,中国国内的劳动年龄人口将减少。这意味着,除非中国能设法吸引更多的移民或者是大幅提高劳动力参与率,否则,中国最终将需要通过持续提高生产率来维持增长。而这恰恰将是最难做到的一点。
随着债务规模上升,中国新增投资的边际效益一直在下滑。而且根据2020年6月世界银行(World Bank)关于中国生产率潜力的一份文件,整体而言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已经明显放缓,全球金融危机前10年的均值为2.8%,到2009年至2018年期间每年仅为0.7%。
趋同并非一种经济规律。2019年底巴西、墨西哥和土耳其的人均GDP水平仅略低于自1980年以来的均值。还有其他衡量收入的方法,会根据不同国家的不同购买力进行调整。但在衡量纯粹的国际影响力时,在成都理发比克利夫兰便宜基本没有意义。
从最近的趋势线推断,中国超越美国似乎是有可能的,但依赖于一些大胆假设的实现,特别是在生产率和汇率方面。没有了人口持续增长的红利,中国要保持领先地位难度可能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