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财网外汇资讯】-彭博首席经济学家欧乐鹰和经济学家Bjorn van Roye写道,2019年,美国-中国贸易战给全球增长炸出一个大洞;2020年,新冠疫情引发了历史性的崩溃。展望2021年,美中关系可能企稳,而新冠疫苗也有望为疫情危机画下期待已久的停止符。
彭博经济研究的基本预期是,2020年全球产出收缩4.1%,然后在2021年反弹至增长4.9%。病毒传播过程、经济刺激力度以及疫苗上市时间的不确定性,意味着可能的结果仍然异常宽泛。
一路上仍会有一些颠簸。病例数增加将意味着2020年结尾及2021年开局疲弱。疫苗的到来应预示着进入年中阶段时加速。笔者预计2021年下半年增长将回到趋势水平。
鉴于通胀预计将保持低迷,极端扩张性的宏观政策环境(中央银行为赤字支出提供融资)可能保持不变。一个关键的不确定性是美国国会是否会利用其拥有的财政空间,还是党派纷争阻挠必要的刺激措施。
一个理想情景是可能的——新冠病例降速快于预期,美国财政刺激计划达到约2万亿美元大关,疫苗上市进展顺利提振信心,中美关系企稳促进贸易。经历了2020年,想要过于失之乐观都很难。
用字母和符号来讨论经济复苏的形状已变得很普遍。今年第二季度,人们的希望是“V”形,即产出迅速回升到疫情前的趋势。随着新冠病例创出新高,许多发达经济体现在面临的是反“√”形,未来几个月产出料停止增长或略有下降。
彭博经济研究的日常活动指标表明,对于某些国家来说,第二次低迷已经开始。笔者认为不会像第一次那样严重。在欧洲,学校和工厂保持开放。在美国,各个州的应对会各不相同。鉴于疫情在国内的传播已得到控制,中国将得以幸免。尽管如此,其严重程度将足以使全球产出在第四季度再次停滞。
到2021年第一季度,欧洲的封锁应会使曲线变平,持续的收入支持将为复苏奠定基础。在美国,鉴于疫情控制和财政刺激方面的不确定性更强,2021年伊始可能会再次走弱。但在欧洲和亚洲同步扩张的情况下,全球经济应会开始重新走上复苏之路。
到第二季度,天气转暖、疫苗广泛分发和持续财政支持的综合影响将为广泛回暖铺平道路。彭博经济研究预计,今年余下时间的增长将保持在趋势水平之上,使得2021年的增速达到4.9%。2022年,随着复苏的继续,彭博经济研究预计全球产出将增长3.9%,随后几年的增长将稳定在略低于3%。
即使世界经济盼望着来年会更好,但新冠危机也彰显了一些国家和地区在危机管理方面的优势,以及另一些国家和地区的弱势:
日本在发达经济体中脱颖而出,该国相对成功地控制住了疫情,且付出的经济代价有限。根据彭博经济研究的预测,2022年底的产出将仅比疫情前的趋势低不到3%。
德国和美国的产出损失也较为有限,2022年的GDP将比疫情前的趋势低略多于3%。对于美国而言,旨在维持企业运转的政策付出了更多的人身损失,该国的新冠病例不断攀升。
在英国和意大利,成本会更高,这两个国家2022年的产出预计都会比疫情前的趋势低5%左右。在英国,最初未能控制住疫情导致了高昂的费用,而英国脱欧是另一重拖累。
在新兴市场中,中国在控制国内疫情和重启经济方面表现出色。到2022年底,产出将略高于危机前的趋势——唯一可以称作“V”形复苏的主要经济体。
在另一端,印度和巴西2022年的产出将比趋势低5%左右。莫迪政府的经济改革重振了人们对印度长期发展前景的乐观情绪。从去年的情况来看,要开始旅行还有一段距离。
在新冠危机开始之际,由于囤积提振需求以及供应减少的报道,人们产生了通胀担忧。事实上,在这一年行将结束之际,通胀并没有出现。产出缺口仍然很大,想要消除需要数年的时间。包括印度和墨西哥在内的少数国家出现了价格震荡,限制了刺激空间。在大多数国家和地区,政策可以保持在促增长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