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财网外汇资讯】-伴随中国债券市场违约风暴席卷而来的,是一个日趋蓬勃的高收益债市场。尤其利率债陷入一潭死水的盘整走势,越来越多的投资者正在为博取收益下沉评级。
彭博汇总的中债数据显示,1年期AA和AAA评级短融券利差一度降至逾12年低点;包括瑞银资管、中信证券、银叶投资和懋良投资在内的机构也都纷纷表示看好中国高收益债市场机遇。
“高评级债券的收益太低,覆盖不了负债端成本,导致中低评级收益率下行较快,配置压力推动了信用利差的压缩,”上海银叶投资债券研究员梁瑜在采访中称,随着违约债的增多以及市场定价的日趋成熟,高收益债的投资受到更多资金的关注。
中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今年波动不到45个基点,有望创下2012年以来的最窄波动区间。利率债市场上无论是绝对收益水平还是择时交易做波段,可以获取的收益都非常有限,这让更多机构转向从信用债市场博取收益。
*多因素推动*
在利率债市场缺乏机会的同时,信用债市场上发生的一些“造富故事”开始吸引投资者的目光,以往并不活跃的交易所固收平台,上季度也开始出现交易的急剧升温。
“如果对信用债违约零容忍,也许会导致入库债券整体收益率较低,从而影响产品回报,”中信证券固收研究主管明明对彭博表示。他指出,在债市风险偏好整体抬升的阶段,加上股市进入区间震荡,高收益债的相对价值凸显。
瑞银资产管理亚太固定收益主管Hayden Briscoe则认为,亚洲和中国的高收益债券是非常有吸引力的;相比于其他经济体,中国的违约率很低。
*硬币的反面*
机遇永远与风险同行,在造富神话这枚硬币的背面,就是高企的违约风险。
中国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马骏就出言警示城投“扎堆”违约,称经济下行、房地产价格预期持续低迷或下降的背景下,许多过度依赖土地出让收入作为还债重要资金来源的地方平台类机构违约风险会加大。
明明指出,当前信用债市场的评级下沉幅度过大,参与机构以私募基金和券商自营为主,银行、保险、公募等机构尚未主动参与。梁瑜则指出,当前信用下沉策略大多体现在城投领域,低评级产业债尤其是民企新发仍旧困难。
针对高收益债集中的城投、房企和民企领域。明明建议,应对非标瑕疵较多的高收益城投债所在区域进行回避;高收益房企债的筛选建议在次一线民营龙头房企中寻找下沉机会;高收益民企债建议关注对当地经济与就业贡献较大的民企,其获取国资支持的概率相对较大。
据彭博汇总数据,中国境内债市今年以来违约规模已升至1307亿元人民币,超越去年全年再创新高。
梁瑜并称,高收益债市场在境内作为一个相对新生的事物,各个机构多数也是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小体量资金参与其中,随着高收益市场规模的扩大,它正变得难以被忽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