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此前接受调查的15位经济学家给出的预测中值为贸易顺差400亿美元。
中国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还显示,按美元计算,4月份出口同比下降1.8%。经济学家预期中值为同比持平;3月份为上升11.5%。
同时,按美元计算,4月进口同比下降10.9%。经济学家预期中值为下降4.0%;3月份为下降7.6%。
而若按人民币计,中国4月份出口总值同比上升4.1%,进口同比下滑5.7%;4月贸易顺差人民币2980亿元。
以下为分析师对4月贸易数据的点评:
--中金固收陈健恒,范阳阳:
4月美元计价出口同比增速为-1.8%,较3月份增速明显回落,但较一季度的-9.6%有所改善,季调后同比增速为0.2%,较3月的-6.3%有所回升,随着企业新订单有所改善,短期出口出现一定改善迹象。4月美元计价进口同比增速为-10.9%,较一季度的-13.5%的小幅回升,尽管房地产投资有所改善,大宗商品进口处于高位,但进口仍处于快速萎缩之中,这从侧面反映内需仍偏弱,后期可能继续滑落。
就中期来看,国内工业经济有所回复但总体仍处于低位,全球主要发达经济体经济复苏疲软,从全球经济基本面来看外贸仍处于弱势格局。就短期来看,外贸企业新订单有所改善,企业出口信心指数显着回升,4月外贸出口先导指数从3月的31.6升至33.8,今年春季广交会成交额环比增长4%,短期出口或继续企稳。
当然出口改善空间仍然不大,对经济支撑也十分有限,国内经济仍取决于房地产走势,我们维持前期观点认为年中前后经济面临再次下行压力,叠加通胀可能走弱而信用担忧有所释放,央行货币政策仍有放松空间,债券收益率在4月份调整后未来会重新回落。
--招商固收孙彬彬、高志刚:
4月出口和进口同比增速双双下滑,反映内外需求仍处于相对弱势,贸易逆差扩大至455.6亿美元;
出口金额同比下滑1.8%,季调后环比增长15.0%,外部需求整体弱势,从主要国家来看,对主要国家出口增速均下滑,欧盟、东盟和印度出口仍保持正增长,其余地区均下滑;进口金额同比下滑10.9%,季调后环比增长9.7%,主要商品进口数量增速均有所下降,其中铁矿石、原油进口数量仍保持正增长,进口金额增速有所回升,国内需求仍然偏弱。
外贸数据反映内外需求仍然偏于弱势,4月份经济和金融数据即将出炉,虽然可能有所波动,但是在方向上,在政策更加积极的背景下经济企稳的趋势不会改变,利率仍有上行压力,继续维持谨慎,建议短久期操作。
--中国国家信息中心宏观经济研究室主任 牛犁:
4月份进出口双双回落,不仅没有延续3月出口回升的态势,进口降幅反而扩大,显示在世界经济依旧不愠不火的状态下,中国出口仍保持一种相对平稳,而进口却大幅回落,这在4月份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一度回升的背景下预示着内需依旧低迷。
由于世界经济仍有很多不确定性,包括难民危机,地缘政治等等,对中国出口都会有影响,而国内在政府扩大投资,以及一季度房地产市场升温等也会影响到二季度的需求,估计二季度整体经济形势与一季度不相上下。考虑到去年外贸不断下行的基数因素,估计未来几个月外贸可能会有所回升,但这只是受基数因素影响,并不意味着真正的复苏。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研究员 王军:
4月份双降的外贸数据应该说并不让市场意外,算比较平稳,毕竟目前国际和国内的经济形势并没有根本性变化,而国内受政策驱动的基建和房地产投资回升还没有完全体现,因此进出口仍保持一种相对平稳的走势。
从整体的经济形势看,中国并没有摆脱下行态势,虽然官方愿意以L形的走势来形容中国经济的走势,但这也不意味着就是一马平川,只要政策一撤火,经济还会往下走。估计二季度政府投资力度会继续加大,该上的项目都会尽快稳,以稳住经济。对二季度的经济形势也不宜寄望太高,估计能与一季度持平。
--招商银行资产管理部 刘东亮:
以美元衡量的4月出口同比下跌1.8%,进口同比下跌10.9%,贸易顺差456亿美元。进出口增速均差于预期,以美元计价的出口在3月短暂好转后再次陷入负增长,进口降幅进一步扩大,表明外贸压力并没有出现实质性好转。
值得注意的是,进口在去年4月双位数下跌的基础上,同比再次双位数下跌,今年以来大宗CRB指数持续反弹,价格不会对进口造成明显拖累,更多的表明内需依然疲软,这对目前证实经济企稳可持续不是好兆头;对欧盟进出口增长,对美国、东盟和日本等贸易伙伴进出口下降,欧盟是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对欧外贸增长有利于稳定出口预期。
考虑到人民币CFETS指数近期事实上维持下滑势头,预计将在某种程度上对出口起到刺激作用,但下滑势头非常有限且人民币兑美元保持相对稳定,因此这种刺激作用可能非常温和,难以刺激出口明显回升,预计未来几个月以美元计价的出口负增长的可能性依然很大。
贸易顺差再次显着扩大,考虑到近期人民币相对稳定,贬值预期降温,企业的结汇意愿可能上升,某种程度上有利于外汇占款的表现,4月外储保持稳定似也能做为佐证,但中国资本的对外投资热潮仍在持续,将抵消贸易顺差扩大带来的利好。
尽管数据差于预期,但中国外贸下滑已持续近两年,预计人民币汇率不大可能会对外贸数据做出明显反应,市场焦点更多集中在中国经济企稳的可持续性及美联储6月加息的概率等问题上。
--九州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邓海清:
进出口同比双双回落,且均低于市场预期,主要原因在于3月数据太好,以至于市场预期过高。市场对于进出口同比的预期往往是趋势外延,3月进出口数据的跳升,导致市场对4月的预期过高。如果不与3月相比,而是从更长的时间序列来看,可以看到进出口的回暖趋势:剔除3月数据,4月出口同比为13个月以来最高值,4月进口同比为15个月以来第三高。
从海关总署公布的进出口季调同比来看,4月进口同比-7.3%,创16个月新高,出口同比0.2%,创10个月新高。理论上讲,季调之后的同比更能反映真实的进出口情况,但是由于中国的季调方法并不是特别成熟,导致季调数据与季调前相比并没有太明显的优势。
从历史上看,季调前与季调后的进出口数据在趋势上一致,但在时点上有较多的区别;与工业增加值相印证,无法得出哪个数据更好的结论。我们的看法是,由于进出口数据的高波动性,判断进出口形势应当关注数个月的趋势性,如果季调前和季调后的同比数据均确认了趋势,才可做出较为确定的判断。4月进出口季调前较3月下滑,季调后较3月上行,但从更长的时间序列来看两者均存在上行趋势,因此维持进出口回升趋势不变的判断。
从进口数量看,4月原油、铁矿石进口数量双双回落,与2-3月进口量增幅过快有关。2-3月原油价格低于40美元/桶,由于存在发改委40美元/桶的地板价,在低于地板价时进口稳赚不赔,导致2-3月原油数量进口飙升至20%以上,4月原油价格已经高于40美元/桶,原油进口回归常态。
整体而言,除非政策层出现重大失误,否则经济回升仍将持续;且前期回升力度越小,回升的可持续性将越强。对于2016年,我们仍然坚持房地产投资和宽财政带来经济回暖,“周期归来”是本轮经济回暖的关键,2016年中国经济L型拐点已过,偏执看空中国经济必犯大错。对于金融市场,基于基本面回升的逻辑,长期看空债券市场,长期看多大宗商品,坚定看好基本面驱动的中国股市长期“健康牛”。
--民生宏观 张瑜:
出口大幅回落,警惕美梦重回现实。4月出口同比-1.8%,前值11.47%,出口大幅回落重回负区间。一是上月超预期高增速的基数效应有所消退。二是因发达国家制造业回暖有所停步,美国PMI4月(50.8,前值51.8),欧洲(51.7,前值51.6),日(48.2,前值49.1),英(49.2,前值50.7)。
国别同比增速来看,香港(-0.39%,前值6.1%),日本(-11.82%,前值9.3%)、韩国(-1.78%,前值1%)、台湾(-7.2%,前值11.8%)、东盟(6.35%,前值14.8%)、欧盟(3.23%,前值17.9%)、美国(-9.2%,前值9%)、俄罗斯(17.33%,前值27.54%),东盟与俄罗斯同比增速高可能与前期一带一路项目落地有关,美、日、韩同比回落明显。
国别拉动贡献来看,香港(-0.05%,前值0.95%),日本(-0.75%,前值0.65%)、韩国(-0.09%,前值0.05%)、台湾(-0.16%,前值0.26%)、东盟(0.75%,前值1.93%)、欧盟(0.49%,前值2.59%)、美国(-1.71%,前值1.55%)、俄罗斯(0.23%,前值0.33%),拉动全面回落,主要正向贡献来自于东盟、欧盟、俄罗斯,美日港拉后腿严重。
出口反弹后重回现实。短期看,全球主要发达国家经济复苏仍然羸弱,走两步退一步,整体贸易环境蹒跚摇摆;长期看,在中国减速后,全球经济接力棒短期真空,印度、非洲几年之内尚难以扛起大旗,贸易保护主义抬头。
4月进口同比-10.9%,较前值跌幅扩大。从高频数据来看,国内房产销售降温、耗煤量回落、商品价格见顶,前期回暖先天动能不足。
贸易顺差455亿美元,比上月增加。过去顺差扩张是进口萎缩快于出口造成,本质是衰退性顺差,2、3月的顺差缩窄本质是内部弱企稳造成,即进口回暖快于出口,本月顺差扩张再次回到老路,出口环比增长放缓+进口环比加速萎缩造成。
经济惯性复苏,夯实市场底部,但向上仍需改革催化:总体看,主因项目(开工)和资金(信贷)大幅反弹之后,经济反弹仍有惯性,但本次反弹先天动能不足,显示出明显的政策依赖性。
从微观情况来看,企业仍存在疑虑,如果政策刺激能够延续,企业将逐步向主动补库存转变,推动经济继续改善。对商品市场来说,叠加流动性扩张之下的资产泡沫化倾向,原材料价格易涨难跌,通胀仍将高位运行,货币政策难有大动作,仍以相机对冲为主。对股票市场来说,政策层仍将维持经济通胀汇率三“稳”的有利基本面,但高估值的障碍之下,资金似乎并不买账,系统性行情仍需要改革催化。
--海通宏观姜超、顾潇啸:
进出口均回落,人民币暂稳,4月以美元计价出口同比再次由正转负至-1.8%,主因去年同期基数回升,4月发达经济体PMI普遍回落,全球经济低迷仍将拖累我国出口。
外需全面回落。对美(-9.3%)、日(-11.8%)、欧盟(3.2%)、港(-0.4%)、韩(-1.9%)、东盟(6.3%)、印度(1.4%),出口增速均比3月回落。
进口差于预期。尽管4月国际主要大宗商品价格大幅反弹,又叠加低基数,但4月进口同比仍降至-10.9%,大幅低于预期,预示国内经济依然较弱。
顺差大幅回升,人民币汇率暂稳。进出口均转差,但4月顺差回升至455.6亿美元,同时外储继续回升,美国加息一再延后,人民币汇率仍将暂时稳定。
相关背景:
--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周五表示,稳增长根本是为了保就业,要尽早建立统一的就业信息数据平台,就业数据与经济数据同等重要,是宏观调控的重要依据。
--第119届广交会周四闭幕,出口成交额初现止跌迹象,本届广交会累计出口成交1,822.88亿元人民币(折合280.84亿美元),比2015年春季广交会增长0.1%。终止连续八年下滑。
--中国国家发改委表示,一季度在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促投资稳增长政策“组合拳”带动下,整体投资形势继续好转;但同时也要看到整体投资下行压力仍不容忽视。(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