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富士康股份由全球“代工巨头”鸿海精密分拆而成,体量巨大。招股书显示,富士康股份在2015年至2017年分别实现营收2728亿、2727.12亿及3545.43亿元,净利分别为143.50亿、143.66亿和158.68亿元。
自从2月1日报送招股书后,这家“巨无霸”公司便以“即报即审”的节奏冲刺IPO:2月9日预披露,同日获得证监会超万字反馈意见;2月22日,进入预披露更新;3月8日,毫无悬念地顺利过会。
从报送招股书到过会,很多企业即使一切顺利也至少需半年之久,富士康股份仅耗时36天,创下民营企业A股过会的最快纪录。市场甚至出现“富士康模式”一说。
此后,证监会推出多项政策举措,深化发行上市制度改革,其中包括中国存托凭证(CDR)制度创新,以增强A股市场对“独角兽企业”的吸引力。
资本市场对富士康股份早日上市普遍持乐观预期。过会后,一名接近富士康股份的人士透露,富士康股份4月即可正式挂牌上交所。令人意外的是,上市批文久等不来,富士康股份放慢了上市节奏。
从过会到获上市批文,近期少有耗时超50天的案例。亚普汽车部件股份有限公司3月13日过会,4月13日获得批文;4月4日,深信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首发申请过会,4月20日就获得核准批文。
华南一名投行人士分析,富士康股份拟募资金额太大,可能是其上市批文不断延迟的重要原因,证监会要考虑市场对巨额募资的承受能力。
富士康股份没有在招股书中明确披露募资金额,但公开了总计约273亿元的项目投资总额。富士康股份详细列示了募资用途,即构建工业互联网平台、云计算及高效能运算平台、高效运算数据中心等,共涉及20个项目。市场人士多将计划投资额视为富士康股份拟募集资金总额。
值得注意的是,5月11日,证监会也没有对外披露募资金额,只称“富士康及其承销商将与上交所协商确定发行日程,并刊登招股文件”。
上述匿名人士表示,富士康股份的实际募资金额可能达不到之前预期,存在募资“缩水”的可能。
4月4日过会的另一家“独角兽”企业——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也迟迟没有拿到上市批文。招股书显示,其拟募资规模高达131.2亿元。
5月8日,无锡药明康德新药开发股份有限公司(603259.SH,下称药明康德)已在上交所挂牌,成为A股首家“独角兽”上市公司。
药明康德的IPO历程也非常顺利:2月2日报送更新的招股书,3月27日就已过会,4月13日获得IPO核准批文。不过,药明康德的募资金额从57.4亿元降至21.3亿元,缩水超六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