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阶段蓝筹股的大涨,“MSCI纳A”无疑是一大重要推力。分析师指出,随着中国A股市场逐步与国际资本接轨,A股这块相对价值洼地将迎来源源不断的海外增量资金。即使近期A股已提前上涨,估计亦不会影响外资的投资热情。
“MSCI纳入A股对市场情绪的影响,是大于实际资金流入的影响的。”博时基金指数与量化投资部基金经理万琼表示,外资进入中国后,将会追逐有价值的公司,A股会成为价值发现的地方。
博时基金2014年率先在美国推出跟踪MSCI中国指数的ETF基金——金瑞博时MSCI中国A股指数上市基金,该基金今年以来已累计上涨14%。
其实,A股价值投资的趋势亦已形成。去年以贵州茅台为代表的蓝筹股行情已率先启动。今年以来,大盘屡创两年多来新高,以银行、保险和地产等代表的低估值蓝筹股走势明显强于大盘。例如不足一个月时间内,工行和建行的涨幅超过两成;同期蓝筹股指数上证50和沪综指涨幅约为11%和7%。
诺亚财富派基金研究经理李懿哲指出,从历史经验来看,股票被纳入MSCI指数对当地股市肯定存在积极因素,只不过首次被纳入时效应最强,之后会逐步递减。
数据显示,全球各地股市纳入MSCI新兴市场指数后短期均呈现出明显上涨态势。如韩国股市1992年1月纳入后一年涨幅8.3%,三年涨幅近六成,南非股市1995年纳入后一年涨幅23.9%,台湾股市1996年9月纳入后一年涨幅51%,阿联酋2013年6月纳入后一年涨幅83%。
*热度升温*
李懿哲表示,“MSCI纳A”的决定去年中宣布后,国内多家基金公司也瞅准机会,提前开始产品布局,筹建MSCI相关主题基金。相信下一阶段还会有更多公司参与这一热潮。
创金合信、景顺长城、平安大华、华安基金、南方基金、华泰柏瑞等多家公募基金公司已向证监会申报共计近20只MSCI主题基金。其中创金合信的MSCI中国A股国际指数基金已率先获批,近日正在发行中。
业内人士认为,在距离正式纳入正好半年左右的时刻,类似创金合信基金之类的MSCI主题基金的发行恰逢其时,通过此产品可让投资者提前布局风口,静候风来。
创金合信MSCI中国A股国际指数基金拟任基金经理陈龙指出,通过这只被动式投资基金,投资者可以一键布局直接受益“MSCI纳A”的相关股票群体,便捷地享受到这项开放红利。
万琼指出,近期参与许多境外会议,海外都在谈中国机会。过去由于投资偏见,信息不对称,外资基本对中国低配。未来美国和中国将是全球最重要的两个经济体,随着海外投资者逐渐了解中国,他们将从不配到低配、到超配。
她强调,外资真正标配中国或超配中国,需要一段时间,现在仅仅是个开始。“但MSCI的纳入,代表破冰了,外资对A股配置的需求调动起来了。”
按MSCI此前披露的计划,A股初期纳入包含逾220只股票,基于5%的流通市值纳入因子,这些A股约占MSCI新兴市场指数权重的0.73%。当前全球跟踪MSCI新兴市场指数的基金规模达1.6万亿美元,这意味着今年将有800亿元人民币的海外被动型基金进入A股市场。
陈龙表示,境外长期资金的进入,将促进形成境内成熟投资理念、成熟投资者群体和优化市场生态,价值投资得到彰显,价值创造得到尊重。海外这种长期投资行为将为A股市场带来“鲶鱼效应”和“示范效应”,引导投资者转向更为宽阔的投资维度。
他说,投资者一旦长期投资,必然价值导向,精挑细选,相应激发上市公司更加注重价值创造和长远经营,如此良性循环,股市优胜劣汰机制逐步建立,市场配置资源功能逐步实现,最终形成健康、持续、长久的理想市场生态。
*A股仍具吸引力*
私募基金少数派投资董事总经理周良表示,“MSCI纳A”是一个长期利好因素,而近期蓝筹股疯涨的诱因还包括多只大型价值型风格公募基金发行及成立、蓝筹股短期调整较为充分以及蓝筹股赚钱效应越来越强吸引大量游资参与。
“即使经历近期这波上涨,大蓝筹还是被低估。”他举例说,目前四大国有银行的市净值已从一年半前的0.85倍左右上升至1.2倍,但离1.5倍的合理估值仍有一定距离。
他认为,“股市总会经历从跌过头、合理估值到涨过头的轮回,目前还只是在上半场临近尾声阶段。我期待着下半场的到来,未来1-2年大蓝筹行情还会延续。”
李懿哲指出,近期A股的蓝筹股行情确实有些出人意料,但这不会影响外资对A股的配置热情。目前包括A股和H股在内的大中华区域资产,与欧美股市相比,性价比仍相当高。再说外资战略性配置,投资期限至少三四年,从长期角度来看,目前A股估值仍未完成修复。
他还表示,全球这一轮经济周期可谓是创新周期,主要是中美两国领头,欧洲更多是跟随。既然如此,A股的盈利和估值理应向美国看齐,目前这点上涨空间还远远不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