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a123213打卡获得10积分
  • 张尧浠 打卡获得15积分
  • aa123213打卡获得15积分
  • aa123213打卡获得15积分
  • aa123213打卡获得20积分
  • 汉声集团SinoSound打卡获得15积分
  • aa123213打卡获得15积分
  • aa123213打卡获得20积分
  • 张尧浠 打卡获得20积分
  • aa123213打卡获得10积分
  • 张尧浠 打卡获得20积分
  • aa123213打卡获得15积分
  • 张尧浠 打卡获得20积分
  • aa123213打卡获得20积分
  • 张尧浠 打卡获得10积分
  • jxy打卡获得20积分
  • jxy打卡获得10积分
  • 张尧浠 打卡获得15积分
  • lywmx77打卡获得15积分
  • 金论非凡打卡获得20积分
  • 何小冰打卡获得20积分
  • 张尧浠 打卡获得20积分
  • aa123213打卡获得15积分
  • 宝星环球打卡获得10积分
  • 张尧浠 打卡获得15积分
  • 张尧浠 打卡获得10积分
  • 张尧浠 打卡获得15积分
  • 闫瑞祥打卡获得15积分
  • 张尧浠 打卡获得15积分
  • 趋势感悟打卡获得20积分
我要打卡

三只松鼠摸着李宁“过河”
  Gatesby 2022-08-22 16:27:01 28249
从最新发布的财报来看,三只松鼠上半年营收同比下滑逾20%,SKU减少是原因之一。这也反映出,管理层对于战略转型升级颇为坚决,愿意承受较大的短期业绩压力。

【友财网讯】-这五年的中国服装界,最耀眼的公司之一是李宁。2018年2月的纽约秋冬时装周上,印着方方正正中国字的“中国李宁”帽衫首次亮相,成为时尚圈和互联网热门话题。它的中国风设计语言,准确把握了本土年轻人的审美潮流,迅速成为年度爆款。


三只松鼠摸着李宁“过河”


随着“中国李宁”销量飙升,李宁公司的经营业绩显著改善:全年营收10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8%,首次跨过百亿门槛。


早在2010年,李宁就实现了98亿元的年营收,距离百亿一步之遥。但随后多年,李宁在内忧外患中陷入衰落,直到2018年才逐步走出低谷,并依靠国潮的兴起重回增长轨道。到了2021年,李宁营收增至226亿元,净利润超40亿元;今年上半年营收达到124亿元,净利润接近22亿元。


当李宁在2018年踏上复苏之路后,就像十年前研究“李宁为何崛起”那样,外界掀起了研究“李宁为何复苏”的热潮。三只松鼠创始人章燎原是其中一员。


在2018年11月的一次访谈中,章燎原称自己研究李宁的复苏,“发现最核心的地方,就是保留了最传统的基因和心智,并且把它时尚化”。具体而言,是“中国风+红黄配色,无处不标榜「中国李宁」”。


章燎原的这一发现,很快被运用在年底的三只松鼠年货大礼包上。到了2019年,三只松鼠也攀上了自己的巅峰。


这年7月,三只松鼠登陆创业板,成为“国民零食第一股”,发行价为14.68元。随后一年多,其股价翻了四五倍,一度升至90元以上,市值超360亿元。


与此同时,三只松鼠开始向线下大举扩张。它以电商起家,但从2019年起加大线下渠道建设,当年净增324家门店。按照章燎原的设想,三只松鼠将在五年内开出一万家线下门店。


然而,转过年来,新冠疫情“黑天鹅”来袭。在供应链、物流、线下客流等因素的影响下,三只松鼠的业绩受到明显拖累,2020和2021年的营收均不到98亿元,相比2019年出现下滑;归母净利润则在三四个亿徘徊。


直到现在,三只松鼠尚未走出低谷。8月19日,三只松鼠发布2021年上半年业绩,营收和净利润仍呈现下滑趋势。公司解释称,业绩不佳的原因包括聚焦坚果后SKU收缩、疫情影响电商物流、主动关闭不符合长期发展的门店、部分原材料和运费上涨等。


不过,财报也显露出一些积极信号。例如,三只松鼠坚果工厂的首批两条产线已于8月投产,有望对下半年业绩带来正面影响;渠道方面,在关闭两百多家经营不佳的店面的同时,也新开出数十家门店,并与500多家经销商达成合作。


三只松鼠曾在今年4月提出,要“全面推进战略转型升级、迈向高质量发展”。从上一季度的经营状况来看,这一变革涵盖产品规划、渠道重整、品牌建设等方面,与李宁当年的举措颇为相似。


由此可见,章燎原对于李宁的学习,已经从产品设计的“形”,逐渐深入延展到公司战略的“神”。同样是巅峰之后步入低谷,三只松鼠需要摸着李宁过河,在自己的赛道中尝试重现后者的复苏曲线。


李宁和三只松鼠分处不同赛道,但在低谷期,两者的营收规模都处于百亿级别,也都遭遇了营收和利润止步不前甚至下滑的难题。


李宁2010年营收接近百亿元,增速却已明显放缓;2011~2013年更是大幅下滑,其中2013年跌至58亿元,相比最高点近乎腰斩。直到2018年,李宁的营收才再次超越2010年的水平。


营收大跌的同时,李宁的盈利能力也急剧萎缩。2011年,李宁净利润从11亿元跌至4亿元以下;2012~2014年,公司累计亏损高达31亿元。


与之类似,三只松鼠2019~2021年的营收稳定在百亿元左右,未能借着上市契机进一步突破;每年的归母净利润起起伏伏,始终在三四亿元左右。


营收和利润双重承压,有客观环境的因素,比如运动服饰行业的库存危机、绵延三年的新冠疫情等。但更重要的是,两家公司迈上了巅峰之后,经营策略出现了明显失误,为后来的低谷埋下了导火索。


在2010年左右,李宁面对不断堆高的销售库存,希望通过提高价格和品牌定位来破局,并把90后设定为目标消费群体,覆盖篮球、跑步、羽毛球、训练和运动生活等五大品类。


然而,新战略不仅没有让李宁收获年轻人的青睐,还让老用户逐渐疏离。庞杂的产品和品牌矩阵给李宁带来了沉重的管理和财务压力,导致公司在亏损泥潭中越陷越深。


三只松鼠的问题如出一辙。它一度以全品类零食品牌为发展目标,SKU多达上千款。尽管不乏每日坚果这样的超级单品,但大多数SKU的销售表现并不理想,反而导致了品牌营销资源的分散。


同时,名目繁多的SKU也让三只松鼠的上游供给更加碎片化,难以从源头上压低成本。反映到财报上,就是销售额并不低,利润却原地踏步。


面对类似的困境,两家公司的破局之道也十分相似。


李宁在困境中摸索了两三年后,终于开始收缩战线、聚焦于主品牌。尤其是2015年创始人李宁回归后,公司加速梳理组织架构和品牌产品阵列,包括整合童装业务推出李宁YOUNG,关闭重金收购的乐途(Lotto)全部实体门店等。直到2018年“中国李宁”横空出世,李宁才从战略退守重新转入进攻,并逐渐收回失地。


三只松鼠的关键词同样是“聚焦”。早在2020年,三只松鼠就提出要缩减SKU、聚焦坚果品类主品牌,从全品类品牌转型为“坚果果干+精选零食”品牌。到了今年4月,又调整为“聚焦坚果”。


经过多次瘦身,三只松鼠的SKU已降至300个左右。而对于收缩SKU可能造成的“阵痛”,三只松鼠的管理层已经有所预期。


今年4月,三只松鼠方面在回复投资者提问时表示,“聚焦坚果”战略下,优化SKU会带来短期业绩影响。不过,三只松鼠主品牌仍将持续缩减SKU,在推出精选零食满足电商多品类销售特性的同时,孵化细分单品品牌,对不符合品牌认知、单品规模不足、盈利能力不强、核心竞争力不足的多个品类逐步停止销售。


从最新发布的财报来看,三只松鼠上半年营收同比下滑逾20%,SKU减少是原因之一。这也反映出,管理层对于战略转型升级颇为坚决,愿意承受较大的短期业绩压力。


如何改造销售渠道、适应新的市场环境,是李宁和三只松鼠在转型期的另一道必答题。


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李宁以批发为核心,逐步建立起一套遍布城乡的经销商体系。在电商远未成熟的世纪之交,大街小巷挂着李宁logo的门店是最重要的出货渠道。


然而,承受周转压力的经销商只能与品牌方“同富贵”,极少人愿意“共患难”。顺风顺水时,经销商们是李宁的赚钱机器;但当全行业寒冬降临、终端销售萎缩时,经销商手里的高库存就成了“定时炸弹”,并最终伤及李宁自身。


李宁在2010年就看到了库存危机的苗头,但直到两年后,才开始尝试从批发模式向零售模式转型。


这是一条难而正确的道路。到了2014年,李宁直营店数量超1200家,相比2012年前翻了一番。不过,渠道改革的犹疑延宕,仍让李宁付出了不菲代价:它花费18亿元买下了经销商手中的存货,复苏进程也因此拉长。


如今,三只松鼠也面临着类似挑战。它从电商起步,2019年之后试图拓宽渠道,推出雄心勃勃的万店计划。但事实很快证明,在当前环境中,这一过于庞大的扩张蓝图并不现实。


到了今年4月,三只松鼠承认“过去门店规模化、粗放型的发展模式存在问题”,宣布暂停门店扩张,并关停那些低效门店、提升单店盈利能力。


根据最新财报,上半年三只松鼠的自营店净减少55家,加盟店净减少145家,渠道侧“减肥”初见成效。


另一方面,从2021年下半年起,三只松鼠尝试搭建区域经销体系。财报数据显示,这套体系内的经销商从2021年底的292家,增至2022年6月底的546家,规模接近翻倍。财报称,这套体系将是“公司未来线下扩张主要模式”。


由于坚果零食的周转率远高于服饰,且客单价低得多,三只松鼠在渠道侧的历史负担不算重,开关门店较为自如,渠道转型期间无需支付昂贵的“学费”。此外,它的区域分销体系能够充分借力现有的社会零售基础设施,能够以较快速度落地。


围绕渠道,李宁的思路是从批发经销体系转向电商+直营,而三只松鼠则是从电商+自营转向了电商+经销。两者的变革姿态不同,但出发点都是提高销售体系的运转效率。


【版权申明】友财网部分内容及图文转载于网络,仅供学习、参考、介绍及报道时事新闻所用。友财网不拥有版权,版权归版权持有人所有,如有版权方请联系我们删除!
字数:0
我来叨两句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