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财网外汇资讯】-随着经济复苏给官员们提供了集中精力应对金融风险的空间,中国可能正在应对地方政府所谓的“隐性债务”的长期斗争中取得进展。
一项对地方政府财政状况的分析显示,今年上半年为展期而发行的再融资债券与已偿还债券之间的差额为人民币6,680亿元。
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驻香港首席中国经济学家邢自强表示,这意味着各省市可能已将部分收益用于偿还表外债务。
他表示,这“应该对经济做出积极贡献”,有助于提高政府融资的透明度,降低政府融资成本,降低系统中的金融风险。
财政部上个月的数据显示,地方政府在六个月期间发行了人民币1.9万亿元的再融资债券,而仅偿还了人民币1.2万亿元的官方债券。
“隐性债务”指的是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等政府相关实体为支付基础设施支出和其他公共项目而筹集的资金。地方政府不会将筹集的债务列在资产负债表之外,但政府会为其偿还提供隐性担保。
一家与政府有关的智库的研究人员估计,中国去年的债务规模可能达到人民币14.8万亿元。
*公共财政*
中国公共财政学会会员张逸群表示,减少债务的计划可以追溯到2018年,但由于新冠疫情而推迟,今年才大规模推出。
他说:“政府保持低调,但决心很大,地方当局正在悄悄努力”来应对。
政策制定者认为,随着经济从疫情中复苏,今年通过债务驱动投资刺激经济增长的紧迫性有所降低。相反,他们正利用经济反弹的机会试图巩固公共财政,高层领导人誓言要稳定经济中的债务比率,并降低政府债务比率。
据彭博社汇编的数据显示,中国的宏观杠杆率,即总债务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例,从2020年底的269%降至第二季度末的264%。降幅最大的是企业部门,其中包括地方政府融资平台。
*国家安全风险*
隐性债务问题被认为是如此严重,以至于政府今年将其称为国家安全风险,并命令官员通过偿还债务或将其纳入地方政府的资产负债表来解决它。为此,全国一些省、市、县开始公布还款或再融资计划。
在陕西省,有关部门将解决隐性债务作为今年开始考核官员政绩的标准,而贵州省表示,其已在2021年前6个月解决了337亿元的表外债务。中国科技中心深圳市承诺在2021年还清所有隐性债务。
解决这一问题的压力可以从中国最高领导人今年的讲话中看到,这些评论呼吁地方高级官员要为本地区爆发的任何金融风险负责。他们在7月下旬的一次会议上再次强调了这一规则的重要性。
然而,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地方政府债务研究员赵全厚认为,仓促处理这个问题可能会导致流动性风险。他在3月份的一篇论文中写道,需要一些回旋余地,建议允许地方政府出售更多再融资债券,将隐性债务与期限较长、收益率较低的预算内债券互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