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财网外汇资讯】-中国央行“非常担心”私人开发的数字货币,尤其是所谓的全球稳定币给全球金融体系带来的风险。
这些数字货币与固定价值挂钩,比如美元等政府支持的货币。一个流行的例子是泰达币(Tether),它引起了美国政府的关注,在市值上排名第三,仅次于著名的加密货币比特币和以太坊。
“一些商业组织的所谓稳定币,特别是全球稳定币,可能会给国际货币体系、支付和结算系统等带来风险和挑战。”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范一飞周四告诉记者。
“我们仍然非常担心这个问题,所以我们已经采取了一些措施。”范一飞说。
周二,中国央行的业务发展部门和北京市有关部门责令一家当地公司关闭,原因是该公司涉嫌为加密货币交易提供软件服务。
在此之前,5月底全国范围内发出了打击比特币挖矿和交易的呼吁,这促使矿工们寻求将业务转移到美国和其他国家。挖矿是一种能源密集型的计算机流程,用于促进比特币交易。矿工可以获得比特币作为奖励。
自2009年比特币作为区块链技术的首个应用推出以来,人们对这种数字货币的兴趣经历了几个周期。今年早些时候,最新一波比特币价格曾短暂突破6万美元。周四,比特币的交易价格接近3.3万美元。
“这些(数字)货币本身已经成为投机工具。”范一飞补充说,这对“金融安全和社会稳定”有潜在威胁。
他指出,他在央行的工作包括数字货币。中国央行正在开发一种数字版的人民币,去年已在中国多个地区进行了测试。
范一飞说,到目前为止,只有邀请才能使用的数字币系统的用户已经超过了1000万。
与比特币去中心化的系统相比,中国央行的数字人民币由央行控制。
*对支付的审查并不仅限于蚂蚁集团*
然而,中国央行对货币交易的控制面临的更直接挑战,是中国与银行账户挂钩的移动支付的兴起。过去几年,阿里巴巴旗下的蚂蚁集团和腾讯的微信运营的应用已经取代现金,成为中国主要的支付形式。
去年秋天,监管机构突然叫停了蚂蚁集团的大规模IPO,迫使这家自称金融科技公司的公司进行重组,成为一家金融控股公司。
范一飞周四在回答另一个问题时表示,中国人民银行将把对蚂蚁集团采取的措施应用到支付服务市场的其他实体上。他总体上谈到了反垄断行为的努力。
范一飞说,支付系统的发展速度“非常惊人”,央行正在努力反对垄断和“资本无序扩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