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制度创新:构建“修复前置+精准帮扶”的信用治理新范式
阳江市市场监管局以“两书同达”机制为突破口,将信用修复指导嵌入行政处罚全流程。自2025年1月推行该机制以来,全市市场监管系统在送达行政处罚决定书时,同步送达《信用修复告知书》,明确修复条件、流程及渠道,实现“处罚即告知、告知即修复”。截至10月31日,已累计送达告知书862份,帮助企业第一时间掌握修复路径。例如,某五金刀剪企业因环保处罚被列入失信名单后,通过“两书同达”机制快速完成整改材料提交,仅用15个工作日便恢复信用,成功续签海外订单,避免数百万元损失。
此外,该局发布的“三张清单”(守信激励、失信惩戒、信用修复措施)进一步细化信用治理规则。其中,守信激励清单涵盖“守信快批”“专利预审绿色通道”等3项措施,使优质企业享受审批时长压缩90%、专利预审周期缩短至2天的政策红利;失信惩戒清单明确56项约束措施,对严重违法主体实施跨部门联合惩戒;信用修复清单则简化流程,企业仅需提交修复申请书和守信承诺书即可启动修复,材料精简率达60%。
二、服务升级:打造“线上+线下”全渠道修复生态
阳江市市场监管局以“信用修复驿站”和全国统一平台为双载体,构建起覆盖全市的修复服务网络。线下,依托政务服务窗口和43个基层市场监管所设立“信用修复驿站”,提供“一对一”辅导服务。例如,阳江滨海新区某个体工商户因未年报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执法人员通过驿站现场指导其补报年报并提交修复申请,3个工作日内即完成信用修复,店铺经营迅速恢复。线上,大力推广“市场监管信用修复全国统一平台”,实现“数据线上走、流程内部转、企业零跑腿”。截至目前,线上修复占比达72%,材料提交“不见面”模式使企业修复效率提升40%。
三、市场影响:信用修复释放“乘数效应”,激发经济活力
1. 企业信用修复率显著提升,市场主体活力迸发
活动开展以来,阳江市累计为5495户市场主体办理信用修复,同比增长22.93%。修复主体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占比超85%,信用修复成为其突破发展瓶颈的关键抓手。例如,某食品加工企业通过修复信用后,成功获得银行贷款500万元,用于扩大生产线,年产值增长30%。
2. 信用资产价值凸显,形成“守信-增值-更守信”良性循环
守信激励措施的落地,使信用从“无形资产”转化为“有形红利”。阳江市药品零售连锁企业通过“守信快批”通道,新开直营店审批时间从20天压缩至半天,企业扩张速度提升3倍;五金刀剪类企业通过专利快速预审服务,年均新增专利授权量增长25%,核心竞争力显著增强。
3. 市场秩序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迈向更高水平
失信惩戒与信用修复的双向发力,推动市场形成“守信者畅行、失信者受限”的格局。2025年,全市列入经营异常名录的企业同比下降18%,严重违法失信名单管理更加精准,联合惩戒案例减少23%。同时,信用修复的主动告知机制,使企业失信整改率提升至92%,市场自我净化能力显著增强。
四、行业启示:信用修复的阳江样本与全国推广价值
阳江市市场监管局的实践,为全国信用治理提供了“制度+技术+服务”的三维解决方案。其核心经验在于:
修复前置化:通过“两书同达”将信用修复指导关口前移,降低企业修复成本;
服务精准化:以“三张清单”明确权责边界,避免“一刀切”惩戒;
技术赋能化:依托全国统一平台打破数据壁垒,实现修复流程标准化。
作为企业征信服务机构,上海君优认为,阳江模式不仅重塑了市场信用生态,更通过信用修复的“可预期性”,增强了企业投资信心。未来,随着信用修复机制的全国推广,更多市场主体将从中受益,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将迈上更高台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