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财网讯】安邦保险(Anbang)130亿美元收购喜达屋酒店及度假村集团(Starwood Hotels & Resorts)的交易,令其成为一连串试图强行闯入高调交易的中国企业中的最新一员。

在这笔交易中,安邦正寻求以更高的报价击退连锁酒店万豪国际(Marriott International),发起迄今中国企业对美国企业的最大一笔收购。
自今年1月以来,中国企业已尝试收购以下几家企业:瑞士农业化工集团先正达(Syngenta),以及两家美国企业——起重机制造商特雷克斯(Terex)和飞兆半导体(Fairchild Semiconductor)。
根据Dealogic的数据,今年中国买家在海外的支出已达1020亿美元,仅比去年1060亿美元的纪录略低一点。
在这波并购交易狂潮中,安邦一直参与其中。就在安邦向喜达屋发出收购要约的消息出现一天前,这家未上市的中国保险公司刚刚同意支付65亿美元收购另一家美国重要酒店集团Strategic Hotels & Resorts。喜达屋拥有喜来登(Sheraton)、瑞吉(St Regis)和W酒店(W Hotels)等品牌。
2014年,安邦以20亿美元收购了历史悠久的纽约华尔道夫酒店(Waldorf Astoria hotel)。在这笔收购之前,安邦的名头在海外并不响亮。在那之后,这家与中国政府有紧密联系的企业站到了中国海外并购潮的前排,交易金额已达230亿美元。
在最新这笔对喜达屋的收购中,安邦争取到了一些知名企业作自己的竞购伙伴。据参与投标过程的一位人士透露,安邦在这个竞购财团中的合作伙伴是JC Flowers和中国春华资本集团(Primavera Capital Group)。春华资本创始人胡祖六(Fred Hu)曾领导高盛(Goldman Sachs)的在华业务。
喜达屋还没有公开确认安邦为竞购者,但已表示这一不请自来的要约相当于将喜达屋的股票估值为每股76美元。这一报价远高于万豪现金加股票要约现在的价值,万豪的报价自去年11月宣布以来,已跌至相当于每股约63.74美元。
万豪在周一表示,它仍致力于完成与喜达屋的交易。安邦没有回应对这笔交易置评的请求。
银行业人士表示,对喜达屋的竞争性收购报价凸显出,部分中国买家多么热衷于追逐那些已经在交易中的企业,到目前为止这些尝试取得的成果有限。
今年3月,中国化工(ChemChina)以440亿美元收购先正达,为数月来围绕这家农业综合企业的不确定性画上了句号。此前先正达一直是孟山都(Monsanto)主动收购的目标。
但中国重型设备制造商中联重科(Zoomlion)今年1月与特雷克斯(Terex)的接触就没这么顺利了。特雷克斯已表示打算接受一家芬兰公司32亿美元的报价,但它也与中联重科展开了谈判。
今年2月,飞兆半导体拒绝了中国投资者组成的财团发出的26亿美元的报价,这一报价曾试图压倒一家美国公司更早的报价。飞兆丰以监管方面的顾虑为由,接受了那个较低的报价。
香港一位从事并购业务的资深银行业人士表示:“有趣的是,这些交易每笔都是别人已经出价或刚刚达成收购协议。就好像他们需要有另一个买家的确认才能心安。”他指出,安邦收购喜达屋的交易,可能会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万豪做过的尽职调查。
安邦的交易磋商过程在外界看来非常神秘,部分原因在于该公司往往不从外面聘请大量银行家就敲定交易。相反,安邦打造了自己的金融团队,团队成员都是在过去两年间从跨国银行挖来的银行家。
安邦自己的这个团队负责为该公司的交易进行大部分尽职调查、估值及融资工作,它拥有多名曾就职于巴克莱(Barclays)、汇丰(HSBC)及麦格理(Macquarie)的经验丰富的银行家。
安永(EY)高级合伙人包凯(Keith Pogson)表示,安邦两天内相继宣布两笔酒店交易表明,在上马这些可能会匆忙执行的交易之前,该公司的并购团队一直在等待这样一个时刻:人民币相对美元在升值的时刻。
上周日,人民币汇率创下了今年以来的新高,从2月底的1美元兑6.59元人民币升至1美元兑6.45元人民币。
“他们说:‘现在是时候了。我可以迅速入手这笔资产。’”包凯说,“人民币目前涨起来了,但我们不知道几个月后汇率会如何。”

在这笔交易中,安邦正寻求以更高的报价击退连锁酒店万豪国际(Marriott International),发起迄今中国企业对美国企业的最大一笔收购。
自今年1月以来,中国企业已尝试收购以下几家企业:瑞士农业化工集团先正达(Syngenta),以及两家美国企业——起重机制造商特雷克斯(Terex)和飞兆半导体(Fairchild Semiconductor)。
根据Dealogic的数据,今年中国买家在海外的支出已达1020亿美元,仅比去年1060亿美元的纪录略低一点。
在这波并购交易狂潮中,安邦一直参与其中。就在安邦向喜达屋发出收购要约的消息出现一天前,这家未上市的中国保险公司刚刚同意支付65亿美元收购另一家美国重要酒店集团Strategic Hotels & Resorts。喜达屋拥有喜来登(Sheraton)、瑞吉(St Regis)和W酒店(W Hotels)等品牌。
2014年,安邦以20亿美元收购了历史悠久的纽约华尔道夫酒店(Waldorf Astoria hotel)。在这笔收购之前,安邦的名头在海外并不响亮。在那之后,这家与中国政府有紧密联系的企业站到了中国海外并购潮的前排,交易金额已达230亿美元。
在最新这笔对喜达屋的收购中,安邦争取到了一些知名企业作自己的竞购伙伴。据参与投标过程的一位人士透露,安邦在这个竞购财团中的合作伙伴是JC Flowers和中国春华资本集团(Primavera Capital Group)。春华资本创始人胡祖六(Fred Hu)曾领导高盛(Goldman Sachs)的在华业务。
喜达屋还没有公开确认安邦为竞购者,但已表示这一不请自来的要约相当于将喜达屋的股票估值为每股76美元。这一报价远高于万豪现金加股票要约现在的价值,万豪的报价自去年11月宣布以来,已跌至相当于每股约63.74美元。
万豪在周一表示,它仍致力于完成与喜达屋的交易。安邦没有回应对这笔交易置评的请求。
银行业人士表示,对喜达屋的竞争性收购报价凸显出,部分中国买家多么热衷于追逐那些已经在交易中的企业,到目前为止这些尝试取得的成果有限。
今年3月,中国化工(ChemChina)以440亿美元收购先正达,为数月来围绕这家农业综合企业的不确定性画上了句号。此前先正达一直是孟山都(Monsanto)主动收购的目标。
但中国重型设备制造商中联重科(Zoomlion)今年1月与特雷克斯(Terex)的接触就没这么顺利了。特雷克斯已表示打算接受一家芬兰公司32亿美元的报价,但它也与中联重科展开了谈判。
今年2月,飞兆半导体拒绝了中国投资者组成的财团发出的26亿美元的报价,这一报价曾试图压倒一家美国公司更早的报价。飞兆丰以监管方面的顾虑为由,接受了那个较低的报价。
香港一位从事并购业务的资深银行业人士表示:“有趣的是,这些交易每笔都是别人已经出价或刚刚达成收购协议。就好像他们需要有另一个买家的确认才能心安。”他指出,安邦收购喜达屋的交易,可能会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万豪做过的尽职调查。
安邦的交易磋商过程在外界看来非常神秘,部分原因在于该公司往往不从外面聘请大量银行家就敲定交易。相反,安邦打造了自己的金融团队,团队成员都是在过去两年间从跨国银行挖来的银行家。
安邦自己的这个团队负责为该公司的交易进行大部分尽职调查、估值及融资工作,它拥有多名曾就职于巴克莱(Barclays)、汇丰(HSBC)及麦格理(Macquarie)的经验丰富的银行家。
安永(EY)高级合伙人包凯(Keith Pogson)表示,安邦两天内相继宣布两笔酒店交易表明,在上马这些可能会匆忙执行的交易之前,该公司的并购团队一直在等待这样一个时刻:人民币相对美元在升值的时刻。
上周日,人民币汇率创下了今年以来的新高,从2月底的1美元兑6.59元人民币升至1美元兑6.45元人民币。
“他们说:‘现在是时候了。我可以迅速入手这笔资产。’”包凯说,“人民币目前涨起来了,但我们不知道几个月后汇率会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