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财网讯 中国银监会(CBRC)一直在推动各大银行将不良资产从其资产负债表移除。据悉,将巨额不良贷款打包,最终将其卖给全球投资者是主要战略之一。
据有关消息,中国希望将巨额不良贷款打包,最终将其卖给全球投资者——这看起来像是一种嗑了药的次级衍生品。
如此大规模的证券化计划代表着中国在消除债务战役中采取的最新战术。中国的巨大债务是笼罩在其不断放缓的经济头上的最大阴影之一,债务与国内生产总值(GDP)之比高达230%。
这么做将会减轻中国各银行的债务,并将部分风险转移出国内金融体系。根据官方公布的数据,这类债务已达1.27万亿元人民币(合1,940亿美元),而分析师们估计实际数字可能高出好几倍。
有报道称,监管机构已授权将500亿元人民币(1人民币元约合0.1537美元)的不良贷款打包成第一波证券化产品。不过,对该计划的需求预计会大大低于供给。
“有多少全球投资者对传统的(中国坏债)感兴趣?”一位有购买亚洲不良债权经历的香港投资者问道。“不太多。这种坏债的更复杂版本会很快改变这种局面吗?不会。”
一些咨询师认为,这些证券化产品可能有助于简化在中国的坏债投资。被打包的不良贷款将得到抵押品的支持,而且随着资产被重组或清盘,它们也能产生现金流。根据毕马威(KPMG)合伙人彭富强(Wilson Pang)的说法,现金流较强的产品可能会以较高级别出售。
这些产品不会由国际评级机构评级。2008年美国次级按揭的证券化衍生品内爆时,这些评级机构受到了一定程度的谴责。
中国银监会(CBRC)一直在推动各大银行将不良资产从其资产负债表移除。然而,因中国经济减速而催生的大批不良贷款,已促使银监会转而采取更有创意也风险更高的办法摆脱债务。
今后几个月,中国各大银行将开始发行巨额的资产支持证券,这些证券以不良贷款作为其背后的支持资产。此举是解决不良贷款问题的最新企图。各银行急于参与这一活动,试图借此清理其资产负债表并产生流动性。银监会也同样迫切地希望让这些产品进入国际市场,从而将风险转移至中国金融体系以外。
2015年中国银行业新增不良贷款增加逾一倍
随着中国制造业去产能、房地产去库存和实体经济去杠杆持续推进,银行业信用风险明显增大。两位消息人士透露,中国2015年银行业新增不良贷款约为2014年的2倍多,全年净利润增速则放缓至2.3%。
根据中国银监会数据显示,2014年12月末银行业不良贷款余额为1.43万亿元,较年初增加2574亿元,不良贷款率为1.6%。这意味着去年全年银行业新增不良逾5000亿元。
中国银监会主席尚福林周一在2016年全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工作会议上讲话称,“截止2015年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已连续17季度上升,且不良贷款率已连续10季度上升。”
尚福林指出,随着经济增速从2011年的9.5%下降至2015年的7%左右,银行业利润增速就从2011年的39.3%陡然下降至2015年的2.3%,而不良贷款却从1.05万亿元上升至1.95万亿元。这表明,“速度情结”再也难以为继,经营困难、风险加大使得银行业转型压力日益凸显。
尚福林要求,2016年要落实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工作任务,着力整合银行资金支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防范重点风险守住风险底线。
他表示 “抓紧出台企业金融债务重组相关规则,增强银行业支持困难企业扭亏、转型、发展、脱困的合力。对于‘僵尸企业’,债权人委员会要制定清晰可行的资产保全计划,稳妥有序推动其重组整合或退出市场,坚决实施去过剩产能,实现市场出清,以充分盘活沉淀在‘僵尸企业’和低效领域的信贷资源。”
尚福林并要求,在积极支持房地产去库存的前提下,采取差别化信贷政策,加强对房地产信贷压力测试和风险监测,稳妥应对房企信贷风险事件。
银监会网站新闻稿显示,截至2015年末,全国银行业资产总额194.2万亿元,比2010年末增长1.1倍;各项贷款余额98.1万亿元,比2010年末增长95%;商业银行资本净额13.1万亿元,比2010年末增长1.6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