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心翼翼的“京东金融”
京东从17年年开始就被多家金融机构不断唱空,并遭多家评级机构下调评价。今年年初公布的第一季度财报显示,京东一季度营收同比增长了33.1%,活跃用户环比增幅3%。然而股价却再次下跌,形成一个小山峰,几乎要跌至一年前水平。尽管财报的数据看起来很亮眼,但是跟市场竞争者相比,这个表现不算好,差于阿里巴巴,增速甚至小于市场同期平均水平。
京东从17年年开始就被多家金融机构不断唱空,并遭多家评级机构下调评价。今年年初公布的第一季度财报显示,京东一季度营收同比增长了33.1%,活跃用户环比增幅3%。然而股价却再次下跌,形成一个小山峰,几乎要跌至一年前水平。尽管财报的数据看起来很亮眼,但是跟市场竞争者相比,这个表现不算好,差于阿里巴巴,增速甚至小于市场同期平均水平。

数据来源:eToro 数据截止于2018年5月22日
从京东剥离出去的京东金融,日子似乎也不太好过。
京东金融跟随母公司的“无界零售”提出了“无界金融”的概念,现在已建立了十大业务板块,分别是供应链金融、消费金融、众筹、财富管理、支付、保险、证券、金融科技、农村金融等,涵盖融资、资产管理、支付、多元化金融和数据运用服务五大主流互联网金融领域。真的是业务扩展无边界的意思,但是现在只有供应链金融和消费金融是发展比较好的板块,但是由于缺乏经营牌照,其他都还在小打小闹的状态。比如,消费金融牌照需要连续两个会计年盈利。这也就限制了京东金融深向发展,暂时只能不断扩展业务种类。
于是,独立运营的京东金融收入现在主要依靠消费金融。在2017年第四季度,消费金融(京东白条、京东金条)在集团业务收入中的占比达到了55%。然而,京东金融中的消费贷和现金贷不良率都很高,分别为3.4%和1.3%。而蚂蚁金服的消费贷和现金贷的不良比率只有1.8%和0.7%,微众银行的现金贷不良率为0.6%,京东金融不良率几乎达到了后两者的两倍。
从京东白条诞生的时候,它就否认自己是信贷性质,而将自己称为商业赊销。但是一些银行对它仍旧产生不小的敌意,而招商银行和交通银行在15年的时候就关停了京东白条的信用卡还款通道,也就是拒绝了以贷还贷。银行事实上没有办法对这部分的用户进行风险控制,京东白条事实上是内部的赊购行为,银行涉及进来,信息也是完全掌握在京东手里。
京东白条的定义一直游走在灰色地界,跟银行的冲突主要是出于利益因素。它的分期付款行为,威胁到了银行的的信用卡业务。到如今,甚至有一些银行拒绝为一些使用过京东白条等网络借贷产品的用户办理银行贷款。
京东白条也没有让步的意思,使用范围从自营商品扩展到所有京东第三方店铺,甚至跟京东平台外的第三方企业进行合作。
但是,在取得牌照之前,京东白条仍旧需要步步谨慎。
著名“慈善家”趣店
京东白条一直很小心,并且跟其他实打实的网络信贷平台来说,也算是比较规范透明。
尤其,2016年末到2017年集中爆发出来的裸贷丑闻将整个信贷行业蒙上了一层阴影。尽管从2016年开始, 有关部门就不断推出政策收紧对现金贷、校园贷的监管,但是一些网络信贷平台发展得扶摇直上,有的甚至在美国上市了。
比如,趣店。
甚至在上市当天,都没有人看好趣店。然而,当天的股价令人愕然,趣店开盘大涨43%,而CEO罗敏已经开始炒作奋斗人设。比如,多次创业未果,怎样辛苦,趣店是最后的尝试,以为自己马上要回家种田。
努力人设太过时了,抢劫还起早贪黑呢。
在风口浪尖的罗敏不想着低调做人,反而出来做了个回应。他称,换不起贷款没关系,公司当福利送了。趣店到底是做慈善,还是演小品呢?白送还做不做生意了?他还表示趣店的利率不会超过监管的36%。但是不断出来的爆料,显示趣店不仅有自己的催收团队,利率有的超过50%,还疑似主攻没有多少还款能力的学生群体和低收入群体。
趣店背后的黑历史太多了,应该请个好的公关,这样他们就会知道沉默才是最好的防御。
现在,趣店遇到了一些瓶颈。一季度公布的利润显示,相较于2017年4.65亿元,下降到3.16亿元,降幅达到了32%。
趣店还进入了杀红眼的汽车金融市场,也是一场硬仗要打。趣店大白汽车的负责人先前接受采访表示年订单已经超过了36000辆,也就是每季度为9000辆左右,但是财报显示,一季度交付车辆才6608辆。趣店的各位似乎不适合接受采访。
不知道现在趣店还送不送还不起贷款的用户免单福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