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a123213打卡获得10积分
  • 张尧浠 打卡获得15积分
  • aa123213打卡获得15积分
  • aa123213打卡获得15积分
  • aa123213打卡获得20积分
  • 汉声集团SinoSound打卡获得15积分
  • aa123213打卡获得15积分
  • aa123213打卡获得20积分
  • 张尧浠 打卡获得20积分
  • aa123213打卡获得10积分
  • 张尧浠 打卡获得20积分
  • aa123213打卡获得15积分
  • 张尧浠 打卡获得20积分
  • aa123213打卡获得20积分
  • 张尧浠 打卡获得10积分
  • jxy打卡获得20积分
  • jxy打卡获得10积分
  • 张尧浠 打卡获得15积分
  • lywmx77打卡获得15积分
  • 金论非凡打卡获得20积分
  • 何小冰打卡获得20积分
  • 张尧浠 打卡获得20积分
  • aa123213打卡获得15积分
  • 宝星环球打卡获得10积分
  • 张尧浠 打卡获得15积分
  • 张尧浠 打卡获得10积分
  • 张尧浠 打卡获得15积分
  • 闫瑞祥打卡获得15积分
  • 张尧浠 打卡获得15积分
  • 趋势感悟打卡获得20积分
我要打卡

中石油与中石化合并传言 真相在这里
机构 |  2015-06-04 06:59:51
===本文导读===

中石油与中石化合并传言真相在这里

外媒:新储油设施完工中国有望在2015年大量储备原油

中石化交易主管:中国原油储存空间几近全满

外媒:中国油储接近满仓战略石油储备行动暂时停顿


===全文阅读===

中石油与中石化合并传言真相在这里

在过去的十年里,中国最大的国家石油公司——中石油,中石化以及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这些公司在购入国际石油资产时与其他公司并无二致。



《石油情报周刊》的数据显示,中国三家国家石油公司在2009年至2013年的时间里,净买入外国石油资产达1041亿美元。作为对比,同时期美国最大的三家石油公司的对外国石油资产的净购入额只有90亿美元。然而,2014年这三家中国国家石油公司成交的协议额表现不佳,只有28亿美元,与过去相比相差不少。



现在,中国是世界第四大石油生产国,是最大的石油净进口国。对石油资产支出的大规模削减是否可能是中国力图转变其膨胀的能源行业所做的努力之一呢?或者,是否中国只是与其他能源大国一样,由于油价低于预期,长期供给充足而延缓或取消其在这一领域的投资?

是否三大中国石油企业采取更具战略性,更加谨慎的做法?

这场悄无声息的活动在过去几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由于现有的商业环境受到波动的石油价格以及近期投资并没有达到预想的结果的影响,三大中国石油公司的交易变得谨慎。



中国石油支出的紧缩在加拿大石油产区中有所显露。中国石油由于专注向加拿大新兴公司投资而忽略了正在产出的石油资产而饱受批评。在收购了尼克森公司后,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因降低成本、批评其在渥太华的员工而遭受嘲笑。中石化因未实现向阳光油砂有限公司增加投资而饱受抨击。

但或许是中国的石油公司正在采取更具战略性的方法,变得像其国际同行一样更加以市场为基础。中国政府正在减少国有石油公司的垄断,计划剥离原属于中石油及中石化达3000亿美元的管道资产。此举或将为中国相对封闭的能源市场吸引新的外来投资(由中国私人公司支持的)。这也会有助于促进供给,抑制中国对石油的渴求,中国对石油的需求增长比任何国家增长得都要快。


中国供给与需求的巨大差距 

合并是否在望?

摩根大通预计布伦特原油在2020年前将降至55美元,大多数像埃克森美孚,雪弗龙,道达尔,英国石油公司以及康菲公司这样的国际石油巨头已然进入紧缩模式。石油企业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中要实现增长,最佳方式就是兼并和(或)收购,因为当前美国美国页岩石油或欧佩克石油产量很容易就能够满足全球石油需求。壳牌石油公司与英国石油公司如果合并,则将成为十年内最大的石油气公司的合并。甚至,挪威国家石油公司也在寻求合并的机会。



中国的石油企业也可能如此;如果来自中国的传言是真的,中国政府正计划将中石油与中石化合并,设立一家石油巨头公司并削减其重叠的职能,用以同埃克森美孚,壳牌公司,雪弗龙公司这样公司竞争。然而,两家中国国家石油公司的合并将导致失业,并且会让现有的垄断环境变得更加糟糕,而这是中国政府不希望看到的。

很显然,三大中国国家石油公司的支出削减是在中国能源行业中进展的一部分。在近年来吸纳了众多资产后,中国数家大型国有石油公司现在正处于休整期。中国石油公司并没有抓住现在低油价这一时期,低价购入更多资产,而是通过削减支出采取更为克制的方法,采用更加以市场为导向的政策。这将会让中国国有石油公司更好地与世界石油巨头竞争。

外媒:新储油设施完工中国有望在2015年大量储备原油

彭博亚洲首席经济学家欧乐鹰以及彭博经济学家TamaraHenderson、陈世渊撰文称,本周数据清淡,中国的采购经理人指数(PMI)可以为5月份的经济情况提供初步判断。

对中国股市而言,上周四上证综指大跌6.5%后,5,000点似乎成了比4,000点更难突破的大关。有关中国央行回笼资金幕后操作的报道引发市场担心决策层收紧货币政策立场,但我们认为这种忧虑没有依据。

中国大陆股市的巨幅波动和暴跌风险可能为政策制定开启一个新层面。中国政府有多个渠道可用于防止上证综指暴跌。其中就包括通过官方新闻媒体造势;表明证券监管机构对两融交易的态度,扩大国际投资者的投资渠道,还可以暗示会加大货币刺激措施。鉴于股市是中国经济屈指可数的亮点之一,笔者不相信中国政府会对股市的暴跌和大涨一样感到满意。

数据观察

周一,国家统计局将公布5月份的制造业和非制造业PMI,而汇丰Markit也将发布制造业PMI终值。汇丰Markit初值和MNI商业调查结果都表明几乎无任何令人振奋的消息。制造业形势继续恶化,虽然可能会较4月份有所缓和。制造业PMI很可能继续徘徊在50的荣枯分界线附近。

 
中国PMI和MNI商业调查(绿色为PMI,红色为MNI)

除了总体数据外,有关新订单和新出口订单的细分指数或为前景提供了线索。中国国家统计局还开始公布企业活动预期指数。该指数将反映经理人认为政府的经济刺激措施是否会拉动增长。3月份和4月份的这一数据上涨,显示虽然当前需求明显疲软,但前景乐观。

周三,汇丰Markit服务业PMI会提供5月份的最后一组早期指数。我们将观察该指数是否会延续服务业活动和就业的相对强劲而抵消制造业疲软和就业流失的趋势。


中国服务业PMI指数(2005年到2015年)

政策观察

媒体报道显示,中国央行前几天一直在幕后活跃,进行了数百亿元人民币的正回购操作,从市场上回笼资金。这一消息也被援引做为周四上证综指下跌6.5%的原因之一。笔者认为,市场可能过度诠释了央行操作的意义。决策层可能是在试图阻止本已很低的货币市场利率进一步下滑,而并非暗示转向紧缩政策。7天成交量加权平均回购利率上周收报1.9338%,低于前周的1.9564%。


中国银行间利率(黑色为7天逆回购,黄色色为隔夜,红色为一个月)

中石化交易主管:中国原油储存空间几近全满

据路透社报道,中国石化一位交易主管周三在一场行业论坛中说,中国商用及战略原油储存空间已几乎全满,使得中国没有太多增加原油进口的余地。中国是全球第二大石油消费国。

去年8月以来,中国为补充战略石油储备(SPR)的采购是亚洲需求的主要推手之一。尽管经济成长迟缓,中国进口商仍趁油价低廉,购油存放于油槽。



但这位高层说,随着储油数量接近容纳极限,中国今年的石油进口量与上年相较料将持平或仅小幅增加而已。这位高管虽是在行业活动中对记者发言,但要求不具名。

根据海关数据,中国今年1-2月原油进口同比增加4.5%。

但数据显示,2月原油进口量为每日约670万桶,比起去年12月的715万桶纪录高位减少逾6%。



该名交易主管说,虽然正在新增一些商用储油槽,但大多数是私人筹建的,而且尚未提供使用。

由于油价仍处于六年低位,中国储油企业今年可望把商用油槽储存能力提高一成以上。

存放SPR供应的额外油槽,预计要到今年稍晚才可使用。



这位主管还说,中国第一季柴油需求可能下滑。

“经济成长存在不确定性,”他说。“柴油需求很没劲。”

中国石化2014年柴油产量减少了4%,因中国经济放缓,导致运输及建筑业的柴油需求受到冲击。

外媒:中国油储接近满仓战略石油储备行动暂时停顿

随着中国增加战略石油储备的行动暂时停顿,并且亚洲炼厂在春季维护开始前减少原油进口,全球油市供应过剩局面料将加剧,从而给油价带来进一步的下行压力。



自去年8月以来,中国购买原油来充实战略石油储备(SPR)的行为是支撑亚洲需求的重要因素之一。尽管经济增速放缓,但中国利用油价大跌的机会大肆购油来填充库存。

不过,由于储备地接近满仓,而新的库存空间要等到今年晚些时候才会建好,中国购油储备的脚步暂停。

几乎无从得知中国战略石油储备的规模,政府很少发布相关数据,但计划是使储备量达到约6亿桶,相当于中国90天的进口量。多数预估认为中国目前的储备量相当于30-40天进口量。

“我认为当前没有多少储备空间可供使用。”一位中国石油[-0.16% 资金研报]储备方面的官员匿名表示。



由于税率上调和中国经济增速降至25年最低,市场预期第二季中国炼厂加工的原油会更少,这进一步加大油价的压力。

汤森路透数据也显示,亚洲整体石油进口自12月触及最高后已经减少5%,当时中国日均进口量也创下纪录高位720万桶。

印度和日本最近一个月的石油进口较上年同期分别下降20%和11%,主要因为春季炼厂即将展开检修。

“亚太地区的石油供应。。。仍然过剩,由于原油库存增加,4/5月时压力最大,”咨询机构PIRA Energy在研究报告中称。
【版权申明】友财网部分内容及图文转载于网络,仅供学习、参考、介绍及报道时事新闻所用。友财网不拥有版权,版权归版权持有人所有,如有版权方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