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尧浠 打卡获得10积分
  • 张尧浠 打卡获得15积分
  •  嘴角的弧线づ打卡获得10积分
  • 张尧浠 打卡获得10积分
  • 张尧浠 打卡获得15积分
  • aa123213打卡获得10积分
  • 张尧浠 打卡获得15积分
  • aa123213打卡获得15积分
  • aa123213打卡获得15积分
  • aa123213打卡获得20积分
  • 汉声集团SinoSound打卡获得15积分
  • aa123213打卡获得15积分
  • aa123213打卡获得20积分
  • 张尧浠 打卡获得20积分
  • aa123213打卡获得10积分
  • 张尧浠 打卡获得20积分
  • aa123213打卡获得15积分
  • 张尧浠 打卡获得20积分
  • aa123213打卡获得20积分
  • 张尧浠 打卡获得10积分
  • jxy打卡获得20积分
  • jxy打卡获得10积分
  • 张尧浠 打卡获得15积分
  • lywmx77打卡获得15积分
  • 金论非凡打卡获得20积分
  • 何小冰打卡获得20积分
  • 张尧浠 打卡获得20积分
  • aa123213打卡获得15积分
  • 宝星环球打卡获得10积分
  • 张尧浠 打卡获得15积分
我要打卡

一年一熟的东北为何是我国储备粮基地?
机构 | FOLLOWME交易社区 2020-09-30 15:22:02

民以食为天。


中央高层频频对粮食浪费敲警钟,倡导“节约粮食”,但不免还是出现了浪费现象。


在29日,“安徽阜阳小学生倒掉营养餐”一事引起媒体关注。


一年一熟的东北为何是我国储备粮基地?

图片来自网络




我国农业虽然连年丰收,粮食储备充裕,粮食安全也有保证,但居安思危的意识不可少,杜绝粮食浪费不可无作为。


目前中国分区域来看,北京、上海、山西等省市粮食自供率低,黑龙江、河南、山东粮食产量高。


从南粮北运,到北粮南运。


北方五省,是如何保证中国人的粮食供应的?


一、北方五省,中国粮仓


一年一熟的东北为何是我国储备粮基地?

图片来自网络

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我国已经连续五年粮食生产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今年的夏粮也实现了丰收,创历史新高。


从省份上来看,黑龙江、河南、山东、安徽、吉林、河北、江苏、内蒙古、四川和湖南,位列全国产粮前十。


黑龙江、山东以及河南三省的粮食产量位居前三,是我国最大的三个粮食大省。


这三个大省,都是北方省份。


如果将时间线拉长,看2010年到2019年的变化,我们还能发现另外两个粮食重镇——吉林、内蒙古。


在这10年间,黑龙江、河南、山东、吉林、内蒙古,分别增产 1,870 万吨、1,113 万吨、854万吨、1,087 万吨和 1,308 万吨。


这些实实在在的生产,为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巨大贡献。


还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这五个产粮大省的自供率都超过了100%。


也就是说,它们生产粮食,除了自己吃,还大量供给全国其他地方。


仅是黑龙江一地,粮食商品量、调出量分别占全国的1/8和1/3,相当于为全国每人每年提供100斤原粮。


所以,这五省当之无愧是中国的粮仓!


一年一熟的东北为何是我国储备粮基地?

图片来自网络


二、南粮北运,北粮南运


提及鱼米之乡,我们最先想到的常常是南方。


唐宋时期,有谚语“苏常熟,天下足”。当时的江浙地区,被称为粮仓。


然而,到了宋元,江浙一带从种粮食转向了种植经济作物。当地的粮食本地居民都养不活,更别提全国了。


明代中期以后,又有“湖广熟,天下足”的谚语。可见,粮仓从江浙地区转到了两湖地区。


无论是“苏常熟”还是“湖广熟”,中国粮仓都在南方,“南粮北运”供给格局长期存在。


那么,曾经的“南粮北运”今日为何变成了“北粮南运”?


现在来看,东北成为了中国粮仓,是在正常不过的事情。


简单地说,东北地大、土地肥沃,是天然的种粮宝地。


以黑龙江为例,土地条件位居全国之首,总耕地面积和可开发的土地后备资源均占全国的十分之一。


土壤有机质含量高于全国其他地区,是世界著名的三大黑土地之一。


那么问题来了,中国古代,东北为何没有成为粮仓?


这是因为,当时条件不具备。


东北虽然地广土肥,但土地却是大面积的平原湿地。再加上天气寒冷,作物只能一年一熟。


在古代,一无机械设备,二无化肥农药,三无优良种苗,这就定死了东北粮食效率低,产量更低。


且不说养活全国,养活自己都困难。


东北做不了粮仓,这既是一个技术问题,也是一个成本问题。


技术问题不难解决,成本问题却太难了。


东北一度陷入了“死循环”:越没人种地,越不适合种地;越不适合种地,越没人种地。


直到国家队的到来。


1948年冬,第一批退伍军人共计10万人来到东北,拉开了开发北大荒的序幕。


一年一熟的东北为何是我国储备粮基地?

图片来自网络

让人印象深刻的员山水库,这个总面积1.2万亩,可储水7500万立方米,设计灌溉面积为10.29万亩的水库,是4000余名转业官兵,耗时6个月,用手挖出来的。


正是国家不计代价,不惜成本,让昔日蛮荒之地,变成今日的“北大仓”。开垦初期,北大荒年产粮只有0.048亿斤,1978年粮食总产突破50亿斤,1995年突破100亿斤,2005年突破200亿斤,2009年突破300亿斤,2011年突破400亿斤。


70年来,北大荒累计生产粮食 7,411 亿斤,累计向国家交售商品粮 6,060.2 亿斤。


三、东北的使命


东北的土地,为什么就必须要拿来种粮食呢?


《孟子》里讲到诸侯有三宝:“一曰地,二曰粮,三曰人。”


放在今天看,中国粮食安全,靠的是地(土地)、粮(科技)、人(农民)这三宝。先看土地。没有土地,当然就种不出粮食。中国虽然幅员辽阔,但适于农耕的土地不多。960万平方公里国土面积,折合144亿亩,其中耕地只有18亿亩多一点。


中国粮食能够实现连年丰收、供给平稳,18亿亩红线是关键中的关键。


再看科技。像东北这样的产粮重镇,靠的就是农业现代化。东北最早使用现代化的机械,劳动生产率特别高,大部分土地用机械操作,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从育种到防灾,科技进步对中国农业增长的贡献率已达57.5%,超过土地、资本及其他所有要素总和。


最后看农民。


中国粮食安全当然离不开勤劳而又能吃苦的农民。


虽然机械化是农业生产的趋势,不过,在中国的很多地方,农业生产依靠的还是人力。像南方的梯田,无法机械化,还需要耗费大量人力。


除了以上三个原因,很多人忽视了一个重要因素:国家体制。


现在看,东北承担的一个重要分工,便是粮食生产。


正如全国两会期间,黑龙江代表团讨论最多的,除了东北振兴,便是粮食安全。


保障中国粮食安全,是国家赋予东北的特殊使命。


为了完成这个使命,东北的发展必须兼顾粮食生产,甚至为了保障粮食安全,做出了一些牺牲。


还是说到18亿亩红线,从全国范围看,这个数字不能破。但具体到个别地区,还是有操作的空间,主要是采取调剂的方式。


比如广州,2004年到2013年,常用耕地就减少了1/4。像长三角、珠三角这样的经济发达地区,承担发展经济的分工,自然享有优先调剂的“特权”。


【版权申明】友财网部分内容及图文转载于网络,仅供学习、参考、介绍及报道时事新闻所用。友财网不拥有版权,版权归版权持有人所有,如有版权方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