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历过人民币去年8月意外贬值的“劫难”后,全球市场显然已经学会了对人民币贬值处变不惊。
据MarketWatch报道,凯投宏观首席全球经济学家Julian Jessop今日指出,这种更放松的姿态背后有多种原因,其中最主要的是,对于中国央行正在尝试做的事情,投资者能够更好地应对了。
他在一封致客户的信中表示,“市场曾担心,这之后人民币会迎来更大幅度的贬值,从而损害竞争力,加大其它地区的通缩风险。”
去年8月11日,央行宣布人民币汇率中间价参考上日收盘汇率,以反映市场供求变化。当日人民币中间价大幅下调约200个基点,引发在岸人民币兑美元大跌近2%,创历史最大跌幅。今年早些时候的人民币又一轮贬值,也触发过类似的下跌。
但纵观过去一年,人民币兑美元下行一直较为稳步,美元兑人民币仅升值约4%。这帮助支撑了市场对中国央行的信心。Jessop认为,随着资本外流回到可控水平,中国央行开始引导人民币有序贬值。
另外,全球经济信心也得到了改善。一年前的经济环境看起来更糟糕,当时油价下跌、美元升值使新兴市场经济承压。
“基于中国经济稳步上升以及全球情绪改善,认为人民币走软反映中国经济不健康的担忧显然是多余的,”Jessop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