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一篇名为《搜索引擎百度已死》的自媒体文章刷屏,隔夜百度收盘大跌6.4%,虽说二者之间并无直接关联,不过或许所谓蝴蝶效应正是如此。无可否认百度能够屹立至今有很多可取之处,也不乏智能驾驶等新兴领域的探索,但在努力拓展上限的同时,百度更应该学会坚守住底线。单从目前的搜索引擎业务而言,百度做的真的不够好。
图片来源:e投睿eToro数据截止2019年1月23日
百度搜索沦为百家号站内搜索
文章指责百度搜索结果一半以上会指向百度自家产品,尤其是百家号,而百家号充斥着大量营销和质量低劣的内容,也导致百度搜索结果的内容质量大幅下滑。这里所描述的情况实际上小e深有感触,作为内容创作者,小e对于百度的日常接触可谓频繁。
原文中提到,如果我们想用百度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结果会怎样?比如搜索“怎样买高铁票”,前两条结果分别是:百度经验、百度知道,然后才是12306官网,然后是百度经验、高铁网、百家号、百度经验、百度经验。
如果我们想学习呢?试试搜索“怎样写毕业论文”,猜猜搜索结果是怎样?一上来就是两条论文代写广告,然后是百家号、百家号、百家号,然后是两个论文代写网。
也就是说,你要么来看百家号,要么去找论文代写。
总结一下实验结果,黄色背景是百度自家内容或广告:
一年前的百度不是这样,五年前、十年前的百度更不是这样。那时百度虽然也有各种各样的问题,但起码,它真的是一个搜索引擎,真的是你探索中文互联网的入口。你问它问题,真的能得到一些比较满意的回答。
但现在,它已经可以改名为“百家号站内搜索”了。对于用户而言,搜索引擎应该是百科全书般的存在,而不是一个一支独大的媒体号整合内容。
对于这样一篇“讨伐”文章,百度官方迅速做出官方回应,表示百家号内容占比低于10%。但实际上问题在于如果这10%的内容是显示在前10%的搜索结果中,其效果也近乎等同于用户的全部浏览结果。
你为什么总爱搜索「XX官网」?
有一个比较有意思的习惯改变大家可以思考一下,通过百度的数据分析,越来越多的用户在搜索一个网站或是品牌名称的时候,会从搜索直接的关键词改为搜索关键词+官网的组合,比如以前都是搜索「格力空调」,后来则更加倾向于搜索「格力空调官网」。
这种变化意味着什么呢?它说明百度的竞价广告逐渐对正常的搜索行为产生了干扰,用户通过关键词直达结果的期待屡遭挫败,从而产生了大面积的修正意识及习惯。
你搜一个品牌名称,排在前列的全都是各式各样的推广链接,就是没有想要访问的官方网站,于是只好用品牌+官网的组合细化需求,希望得到更加准确的结果。
在这里我们以一个稍小的品牌搜索结果为参考(为什么不选大公司,因为他们往往有更多市场经费用于检索结果的保护,换而言之他们为此是付了很多钱的)。
当百度搜索关键词「费列罗」时,首先看到的是购物广告链接,第四词条才是官方网站。
而将同样的英文关键词输入Google搜索后我们会发现,在维基百科之后就是公司的官网,而右侧也是商品图片并非商业广告。
这是商业诉求和用户体验的经典冲突场景。对于前者的积极宽容,必然对于后者造成伤害,最后重塑用户的路径选择,这种影响是长期且不可逆的。
好处当然是有的,有财力的企业为了保护关键词,需要找百度买橱窗框架,把品牌在第一屏用专区形式整个保护起来,每年都是百万级别的投放价格,属于平均客单价超高的销售项目,而为省时省力。
而坏处则是失去用户信任,这里的信任指的不是口碑上的,而是用户可能自己都没意识到的、但从其行为上面已经悄然暴露出来出来的改变,它未必足以推动用户转投竞品怀抱,却润物细无声的削弱着搜索这项功能,把依赖性给稀释掉了。
对于公共性的平台产品而言,这是一种悲哀的现象。
喜登春晚却差评不断
1月17日,央视与百度宣布达成合作,百度将作为2019央视《春节联欢晚会》的独家网络互动平台,而主要的互动环节就是我们所熟知的春晚红包活动。至此也代表春晚舞台正式集齐了BAT。
尽管百度方面透露,今晚的春晚红包不但在金额上会创造历史新高,并且还会引入更加方便、结合了人工智能体验的红包互动方式。然而大家对于这些似乎并不买账,反而更加青睐于此前的合作方腾讯或阿里巴巴。
2015年,微信率先与春晚合作,借助“摇一摇”功能为微信支付揽住了不少用户。2016年,支付宝拿下了春晚合作机会,在除夕夜24点之前集齐“富强福”、“和谐福”、“友善福”、“爱国福”、“敬业福”的用户可共同平分亿元现金红包。
而现在一个很大的问题是,微信和支付宝几乎是每一位国内手机用户的必装软件。百度App却没有这样的用户基础,作为此次春节红包活动的主阵地,如果想要参与期间活动,必然要安装相关软件,尤其在抢到红包后的提现环节,大概率也不能够脱离百度钱包App。
实际上大家也能感觉到百度移动端软件的市场占有率很低,并不是所有用户都愿意为了几块钱的红包而大费周折重新使用一款支付软件,这导致的结果就是大量网友直呼放弃参与活动。
从这样的反馈来看,百度在用户深度和黏性上确实在逐年退步,甚至于在品牌口碑上,确实也是大不如从前。尽管百度的DAU(日活跃用户)仍然位居国内互联网公司前三席,然而基数不代表增数,市场向来瞬息万变,而后的字节跳动早已是虎视眈眈。
百度搜索这几年的变化的确令人唏嘘,从前我们总是习惯遇到问题时“百度”一下,随着近年来国内互联网格局趋向分割封闭,当微信、微博、淘宝数据都不再向百度开放,我们能够从百度找的信息也越来越残缺。作为用户最为担心的是无过于获取信息的过程受利益牵绊,而作为企业,尤其是一个搜索引擎巨头,肩负民众信息导向的重任,就应该学会坚守底线。
免责声明:请注意,由于市场波动,部分价格可能已经出现变化而不适用于上述情形。过往的表现无法判断未来的结果。本文并非是一篇投资建议,您的交易存在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