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规模】5亿
【期限】2年
【预期业绩】
100万-300万:6.6%/年
300万及以上:6.8%/年
【收益分配】季度付息(每自然季度末20号付息)
【项目亮点】
1、发行人是泰州医药高新区基础设施建设、教育教学投资、保税仓库建设等开发经营的主体。2023年9月末公司总资产316.67亿元,公司为AA公开发债主体,最新公开债券利率仅为3.17%,债券最晚到期时间晚于本信托计划,具有较强的融资能力和偿债能力。
2、****人为泰州市首单自贸区债发债主体(AA+公开发债主体),为泰州重要的基础设施建设主体、国有资产经营管理主体,2023年9月末公司总资产727.33亿元。****人下有3家AA公开发债主体子公司,最新公开债券利率仅为2.69%。债券最晚到期时间晚于本信托计划,****能力强!
往期更多项目:2020年突发的疫情,让美国人慌了神,尤其是川普各种宣传后,美国人更感觉困难重重,表现在投资市场,就是美股断崖式暴跌。之后美联储宣布利息降到0,并且紧接着推进无限量QE,****市场有充足的流动性。结果就是美股,叠创新高,美国经济快速反弹并过热。
QE的全拼是QuantitativeEasing,主要指央行亲自下场,购买城投债券、银行金融资产等各类资产的行为。本质上是央行凭空发行货币,增加全社会货币供应量。这轮疫情造成的全球货币大放水,除了美国最亮眼,还有一个也不含糊,那就是我们隔壁邻居日本。日本在疫情前已经开始量化宽松了。疫情后更是玩命量化宽松,央行都到了直接下场买股票的程度了,日本央行也买成了全国最大的股东。
自从人类接受凯恩斯主义,正式开启通胀经济学。把之前的各种透支经济学实践上升到理论层面后,透支经济模式越来越广泛普及。各国都看到了超发货币,透支未来带来的经济高速发展,尤其是科创领域,更需要源源不断地活跃资金注入。最后逐渐形成一个尴尬的局面,老老实实,不超发货币,慢慢遵循客观规律发展经济,不但经济数据不好看,距离其他经济体的差距也越来越大。超发货币,不但经济繁荣,科技发展,公众生活也会快速提升。
当然超发货币也有恶果,国家经济增速往往是曲线上升,中间有的时候还波动巨大,人类在没有尝到超发货币甜头前,经济增速基本是平滑的斜线,自从开启通胀经济学后,就成了波浪线。
可以看出从二战后,美国GDP增速走势图,有点像狗啃的感觉,上窜下跳。还有不少年份是负增长。本质上透支经济就是先借钱,刺激资产泡沫,然后再逐渐还债填平泡沫的过程。
继去年1万亿特别国债后,时隔几年,央妈又释放了3500亿的PSL。然后就是市场传言地方在筹划超长期特别国债,用于支持粮食安全、能源安全、产业链安全、新型城镇化、乡村振兴等领域的发展。说到底特别国债,PSL,超长地方债,虽然是政策性银行发行,本质上还是央行直接向市场注入流动性。为什么发债而不是直接放水,原因也很简单,从前年到去年,央妈放了太多水进到商业银行体系,结果是根本就流不出去。老百姓就是存钱存钱,不花钱。
那面对这种情况怎么办?既然你不花,只能由城投替大家花了。那很多群友就郁闷了,又没拿我的钱出来,干嘛叫替我花钱。难道还能抢我的钱?对此只能说这是善良的群友。逻辑我们在群里分享过多次了,目前全社会就1块钱,1棵白菜。那么白菜的价格就是1块。突然有一天银行又多扔出来1块,但是白菜没变,那么白菜的价格就变成了2块。如果你原来在白菜1块钱一颗的时候,存了1块钱,虽然金额没变,但是对不起,只能买半颗白菜了。那另外半棵去哪里了?去向也很简单,官方替你拿走用掉了。不怪经济学家抱怨,通胀是抢劫穷人最快的方式,也是拉大贫富差距最快的方式。其中的道理也比较简单,穷人的大部分资产都是现金或者存款,而存款利率一定跑不赢通胀。富人的资产包括房产股票商业等,有很强金融属性的标的,他们的收益率往往能跑赢通胀,在通胀过程中,穷人的钱慢慢被转移到富人手中。
元旦前后没多久,央妈就出手撒了这么多钱,并且管理层继续推动地方上长期杠杆。通过官方体系直接往市场撒钱。当然对于很多人心心念的发现金刺激消费,目前看大概率不会。这几天人民币的过分弱势表现,预示着外资在押注人民币降息或者降准。还要注意一个现象,保险公司不断成立股权投资基金,准备在一级市场投资。地方发债收购高股息股票,在二级市场投资。我们国内不好说无限量QE,只能说QE在进行中。而且万亿万亿的往市场中注入,只要这个模式走下去,未来量变到质变就有可能,也就是货币超发肯定会体现在某类或者某几类资产上。